财新网 - 首页 ( ) • 2024-05-16 10:50

未来扰动因素进一步增多,但防空转等技术性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立即消除。后续一段时间,金融数据波动可能相应增大,对基本面的指示作用进一步降低


此前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主要参考存贷款增速,因此地方政府给当地中小银行带来很大放贷款和拉存款压力。图:视觉中国

  债市对金融数据的重视源于2008年底的四万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前景产生担忧,稳增长压力上升。2008年底中国政府出台“四万亿”刺激政策,经济增长预期升温的同时强化了政府和金融周期的影响力,信贷和社融数据等成为宏观经济的前瞻性指标,并成为新的关注点。与此同时,地产等成为稳增长的抓手和工具,重资产行业起落对应间接融资和金融数据涨跌。总之,金融数据的重要性明显上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实体经济活动会在金融体系有映射,故以往社融对利率有一定领先性。历史经验来看,社融顶一般领先利率顶半年到一年左右,社融底一般领先利率底1-2个月。

.lanmu_textend{ padding-bottom: 28px; color: #4a4a4a; font-size: 16px; } .lanmu_textend a { color: #369; }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