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6 11:46

(中央社记者沈佩瑶台北16日电)卫生福利部今天首度公布特定细胞治疗癌症技术实施情况,以治疗开始后病人平均存活时间初步分析,乳癌患者过半仍存活。卫福部强调,细胞治疗仅是辅助疗法,尚无法断定疗效。

细胞治疗被视为癌症与重症的新希望,卫生福利部在民国107年9月6日修订「特定医疗技术检查检验医疗仪器施行或使用管理办法」,新增6项细胞治疗技术项目,首次收纳病人为108年5月。

卫福部医事司今天首度公布特定细胞治疗技术实施情况,据统计,截至111年12月31日,总收案人数为911人,扣除未接受治疗人数272人,以及未完成完整疗程人数101人,完成完整疗程人数共538人。

医事司司长刘越萍接受媒体电访指出,因涵盖各种癌症种类,细胞治疗项目也有多种样态,异质性非常高,且这些病人通常合并接受多种现行标准治疗,所呈现病况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刘越萍指出,不同细胞治疗项目,在第1期至第3期,与第4期实体癌的细胞治疗技术效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加上死因统计目前结果仅公布至110年底。这次公布主要以描述性资料,呈现110年底实体癌第4期细胞治疗技术初步结果。

刘越萍表示,根据收案统计,实体癌第4期病人中,至少接受一剂细胞治疗者平均年龄为58.3岁,年纪较轻,符合外界想像希望给民众尝试治疗的权利。

据统计,以存活天数一般定义为「治疗开始后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初步分析,乳癌病人24人中,超过一半病人仍存活,存活天数中位数无法计算;大肠直肠癌病人56人,存活天数中位数677天;肝癌病人36人,存活天数中位数368天;胰脏癌病人19人,存活天数中位数344天。

刘越萍强调,「统计的每一个病人都是合并治疗,不是只有细胞治疗,效果有多重因素,并非单一因素影响」,细胞治疗只是辅助治疗,民众可能会接受化疗或标靶治疗,细胞治疗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此外,刘越萍解释,一般研究设计要区分是否有效,会有实验组及对照组,但细胞治疗无法有对照组,只能自己跟自己比,难以断定有疗效。(编辑:李亨山)11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