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16 13:45
墨苍离的回答

声明:非长期读者请勿阅读本文。

动机和需求,各种心理学学派有很多迥异的解释。

在实践中,这些解释,貌似可以在人类个体主观层面达成自洽。

自洽,实际上更多来源于人类主观自我解释的需求,这种需求来源于“伦理”、“道德”等正当性与本我的协调。

但如果我们坚持不懈的,去归纳,然后再归纳×N,将高阶归纳运用到人类个体动机的各种表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谓人性潜意识最底层的驱动,只有三点:

1,生存与繁衍的需求,这个需求通常与性与自利强相关。

2,让基因更接近的后代提升生存率的需求,这个需求通常表达为有限的、有边界的利他。

3,为人类的整体生存率和生存状况提升概率的需求。

而我们日常所分析的所有动机,不过是在这三个骨架上,加上各种人类的想象、共识(共同认可的想象)、刻奇(对情景的想象)的多层堆叠的血肉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人本心理学在结构上就是有较大缺陷的。

那么,如果我们需要分析人的主观动机和需求,从表象的言语、表情、行为信息,去分析,就容易陷入无视潜意识的、被人类各种想象干扰的盲区。

更好的方式,是把上述三个基本要点,视为压缩后的知识,在分析中,将压缩知识,解压缩,通过与言行的对照、多模态范式,去还原潜意识的动机可能,再根据对象的社会化情况和模因,来还原其主观意识的动机可能。

这样的精神分析的置信度会高的惊人。

这也是我常用的方法。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