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6 14:19
中研院人文讲座授课教师合影。左起为人社中心廖培珊研究员、文哲所陈玮芬研究员、人文讲座计划前任主持人彭小妍兼任研究员、中研院彭信坤秘书长、人文讲座计划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员、文哲所周大兴研究员、文哲所刘琼云副研究员、民族所刘绍华研究员。图/中研院提供中研院人文讲座授课教师合影。左起为人社中心廖培珊研究员、文哲所陈玮芬研究员、人文讲座计划前任主持人彭小妍兼任研究员、中研院彭信坤秘书长、人文讲座计划主持人李育霖研究员、文哲所周大兴研究员、文哲所刘琼云副研究员、民族所刘绍华研究员。图/中研院提供

为提升人文素养,中央研究院自2014年起陆续与国内生医专业为主之大专院校合作,于国立阳明大学(现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台北医学大学与国防医学院开设「中研院人文讲座」核心通识课程,迄今已届10周年,今天宣布再推出6个微学分学程,分别为「文化感性」、「生命政治」、「民主与异议」、「生命的技艺」、「政经治理」与「台湾/海洋/南岛」。

中研院表示,中研院人文讲座采「讲座授课」与「分组讨论」双轨并行的教学方式,课程涵盖社会与经济、历史与文明、科技与社会、艺术与文化、哲学与心灵、伦理与道德思考6大主题。在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组12个研究所通力合作下,迄今已开设267门课,邀请到80位研究人员授课,包含3位院士、48位研究员及29位副研究员,师资阵容浩大。3校修课学生更达5649人次,透过跨领域的探索,学习自我表达与沟通、掌握社会脉动,乃至增进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李育霖2021年接任人文讲座计划主持人。他带领人文讲座再出发,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根据近年国际情势、公共议题及学生回馈,重新推出6个架构完善、更贴近社会脉动的微学分学程,分别为「文化感性」、「生命政治」、「民主与异议」、「生命的技艺」、「政经治理」与「台湾/海洋/南岛」。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除了要有过滤资讯的能力,还需具备多元的想像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李育霖表示,「这是我们给新世代最大的祝福。」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学生张明谦分享,透过「(非)人类身体与文学」课中大量阅读的社会边缘人及鬼怪故事文本,包括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爱恨纠缠的〈莲香〉到有藏传佛教思想的〈放生羊〉,他学会以同理心理解每个故事角色背后的辛酸。曾修读「本土心理与文化疗愈」课的陈欣园则表示,即便崇尚科学,在生活中仍需以人文的知识解决问题。国防医学院任柏叡表示,「道德与法律中的批判思考」课对他意义重大,带给生医学生许多启发。

中研院人文讲座修课学生透过精采的照片海报回顾课程点滴。左起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林诗轩、简千乔,以及台北医学大学刘昱彣。图/中研院提供中研院人文讲座修课学生透过精采的照片海报回顾课程点滴。左起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林诗轩、简千乔,以及台北医学大学刘昱彣。图/中研院提供中研院人文讲座课程架构图。图/中研院提供中研院人文讲座课程架构图。图/中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