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6 22:06

金管会今天发布「金融机构资料共享的资料治理咨询文件」,首度以24个提问的问卷方式,了解各方对已去识别化后的客户资料共享、跨出金融业的看法,做为2024年底前拟定「跨市场资料共享的资料治理」指引的参考依据。

何谓去识别化的客户资料,做跨市场的运用?官员说,运用场域包括精准行销、防诈、防范金融犯罪,这些都需要收集大量客户资料并作分析。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例如A银行将自家客户做大数据分析后,得出客户轮廓是:住台北40岁、年收入约100万元女性最喜欢看精品屋,银行将这样客户资料分析、分享给建商,这时候当有台北40岁女性看房子,就可推荐精品屋,以做精准行销。

又例如B银行将自家客户分析出50种异常交易样态,丢到AI训练模组,由AI模组再分析后,回馈给B银行,因每家银行客户样貌不同,借由大量收集客户资料,可以做更精准的防诈分析。

这也是金管会在2021年推出「金融机构间资料共享指引」后,再进一步拟将资料共享、要跨出金融机构大门,做跨市场的资料治理。

根据这份咨询文件,首度将客户资料分四大等级,金管会这次是要解决困扰的第三级:经隐私保护目的处理,也不易还原者的客户资料。

综规处长胡则华坦言,第三级的客户资料,是经隐私保护目的处理后,已经无法还原客户资料的状况,去提供给非金融业使用时,是否还需采中度、或是可低度保护,不再需要取得客户同意?还是说仅需用简单方式取得客户同意?

目前金融业没有把客户资料分级,保护措施就是,无法把客户资料提供给外界作模型训练,但有时需要大量资料去计算、分析客户群的特征,包括精准行销或防诈,造成金融业困扰。

为协助解决金融业困扰,金管会研拟采较具弹性的资料治理,在隐私保护、完全去识别化方式,评估是否可采中度保护环境下做资料共享。

该问卷为期60日,将在金管会网站及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众开讲」上公布,邀请金融业、金融科技业、学术或政府机关和一般民众、公司行号做讨论,咨询结果将作为金管会订定「金融机构资料共享资料治理指引」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