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17 10:39

近年来,随着社区治理的功能日益突出,上海社区工作者的报名也跟着火爆起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群体加入这一行业。

来自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社区工作者6.2万人,平均年龄40周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9.4%。

“社区工作者报名的火爆,是从2023年开始的,那一年我们普陀区的招录比例是1:26。2023年报名人数3175人,招录125人。2024年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报名者超过4600人,全区第一轮招录176人。”近日,上海市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鲁瑶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何为社区工作者?他们为何选择做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招录为何能火?社区工作是“铁饭碗”吗?近日,澎湃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何选择做社区工作者?

作为2024年首个开展社区工作者招录的辖区,普陀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加入,报名人数达到4600余人,第一轮将招录176人。

今年28岁的刘智杰参加了普陀区统一的社区工作者报名和笔试,随后他还参与了宜川路街道的面试,准备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员。他毕业于大专院校,目前正在就读上海市开放大学专升本项目。他有过多年教育培训行业的工作经历,2022年12月在疫情中通过基层招聘,担任过社区防疫岗位,从而萌生了对社区治理的兴趣和热爱。

刘智杰坦言,之所以愿意从事社区治理,是因为自己在疫情后曾有过在居民区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创城工作中有过一些经历,“我发觉,社区工作环境让我感觉到很温暖很舒适,在工作中为民服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促使我爱上这个工作。”

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并非那么简单。刘智杰在学校学习之外,他还通过学习强国App全面了解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从事社区工作,不仅仅要善于沟通,还要全面掌握诸如法律、政府工作等方方面面,像心理学这类的课程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

普陀区宜川路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许玲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社区工作者的报名火爆是从2023年开始,不光有中年人群,来参与笔试面试的年轻人也不少,“今年第一轮,我们街道预计招录12人。”

“社区工作者报名的踊跃,也代表这一工作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许玲琳说道,“我们不仅仅招录应届毕业生,也招录一些社会人员,年轻人的加入可以让我们队伍变得更有活力。”

社区工作者与“社工”有何区别?鲁瑶解释说,一般说的社工职业资格其实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这里的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资格证书,属于社会人员。而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从事党建、治理、服务工作的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更加突出的是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缘何社区工作者能火?

刘智杰仅仅是上海诸多年轻社区工作者中的一员。当前,也有90后、00后的社区工作者踏上了工作岗位。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社区工作者也成为热议的话题。针对为何要考社区工作者,一些人分析:“招录条件相对宽松,大部分要求男性45周岁、女性40周岁,这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35周岁年龄限制相比,宽松很多”,还有人表示:“考试难度相对于公务员考试小、竞争压力小”,同时也有人说:“福利待遇相对不错,并且呈现上升趋势。”

许玲琳表示,近两年来,报名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也不乏一些高学历人群,如硕士研究生、海归人员等。长期以来,社区工作者的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社区招录,二是居委会选举,采取全日制工作的形式入职,“目前,社区工作者主要与社工事务所签订劳动合同,这类人员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编制。”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问社区工作者是“铁饭碗”吗? 截图

针对网络上有人将此当作“铁饭碗”的说法,鲁瑶解释说,之所以有这种说法,主要是出于目前政府对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前不久第一个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发布,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在普陀区,全区已经有6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被定向招录为公务员,有58名书记转为事业编制,多名社区工作者获评劳模、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荣誉称号。近年来,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在这一领域的劳动权益保障、队伍建设、学历晋升、考核奖励机制等各方面都日趋完善。

“拿普陀区来说,我们今年开始尝试与社区工作者签订集体合同,这也是全国首份社区工作者集体合同,这一合同就是回应社区工作者对劳动权益的关切,比如宜川路街道在此次试点中明确社区工作者学历晋升、个人职业能力提升,对获得相关荣誉的还可给予一次性奖励,并进一步明确‘三岗十八级’晋升路径,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受认可、有奔头。”鲁瑶说。

鲁瑶进一步介绍,目前,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已经先后与高校、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等联手合作,推出一系列社区工作者培育举措,还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分校共同启动全市第一个区域合作模式的学历定制班,希望可以从理论、实践等各方面出发,加强社区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