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17 10:46
王克丹的回答

不说长期人口问题,现在房地产就有三个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1)特色预售制信用崩溃与金融风险外溢

只给交钱,不给反制手段,甚至连自己钱的去向也没有知情权,且房地产高速扩张时期的庞氏信贷结构,导致了这种游戏只能是房价越来越高,后面接盘的人越来越多才能维系,不要说价格下跌,就是涨的不快就会出现暴雷,比如2020年某大的标致性事件,拉开了房地产相关链条的信用崩溃序幕,回头来看,是什么让所有环节的防风险措施失效呢?从历史来看,也只能是所有人都从居民身上分利了。

现在的解决办法肯定不是追回不该分配的钱,你也追不回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期望后来者以较高的价格接盘,给房企回款并且在一些环节挤一挤空间,降低点质量,比如公共区域的绿化等等,把前面的房子改起来交付,但后来者也不是傻子吧,拿现在的钱该过去烂尾的房子,那我的怎么办?靠更后来者吗?结合各个环节的失信,大家自然不敢轻易把钱交出去。

2)实际房价收入比高

房价相比于可支配收入本身就高,有些地方不上20都不好意思说是强二线,即便如此,我国的房价收入比是有大幅度的美化的,,也就是实际居住面积要远小于购房面积,导致的结果就是实际的单价更高,比如30%公摊就意味着单价要高出30%左右,房价上涨周期看起来没有那么夸张,但实际上居民为相同居住面积付出的代价是极高的。

3)居民杠杆极限与福利保障不均衡

这个讲了很多了,房价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必然是需要信贷补偿的,那不就是鼓励居民借债么,导致的结果就是平均杠杆率超过64%,你敢相信短短十几年,现在已经和消费型经济体的美国家庭部门杠杆相当了,08年至今,一个是从18%-64%,另一个是从85%-64%,按照这个趋势可能就在这几个月就会超过,值得一提的是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下的居民高杠杆也是房地产投资过热引起的,历史也总是换个方式不断重复自己罢了。

很多人盯上了农村老人的购买力,所谓的城镇化潜力巨大,却根本不知道我国的特色保障制度,体制内可以拿到80%以上的养老金替代率,甚至还有超过100%,但他们不缺房子,而总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5%,一定意味着大多数人被平均,有购买力的不缺房子,没有购买力的却被认为是潜在托盘群体,何等讽刺。

再说回“重大举措”,从这三个问题出发,我们猜测下可能得政策:

1)国有资产收购房企库存以盘活市场

现在房企根本没有能力既完成保交楼,又完成债务偿付,还要贡献土地财税,且信用崩溃下,去库存本身也是极大的压力,那么这种情况下大政府的干预措施几乎都指向了政府加杠杆,如果说2020~2022年政府加杠杆是应对疫情,那么2023年政府杠杆就是为了刺激经济,或者说稳经济风险。未来大概率是政府指导国有资本,为其提供专项资金,很可能负债还是计入在企业部门杠杆,去市场上大量收购烂尾楼作为未来的公租房,房企拿到回款建设有机会交付的房子,从而在去库存的同时,增加房企的流动性和准新房的数量,以此来修复信心。

2)改善房屋的居住属性

过去高杠杆高周转,赚的是金融的钱,实际上不是盖房子的钱,刚需恐慌,投资者贪婪,反而忽略了房子作为居住属性的基本要求,比如舒适,得房面积,公共配套等等,什么垃圾户型和垃圾质量都有,随着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除了价格,现在房企必然要在质量和舒适设计上下功夫,比如昨天的另一个热点,“多城新政明确提高住宅「得房率」,公共梯间及机房等不再纳入公摊面积”,未来可能还要在各类质量保障上下功夫,毕竟原来建设成本在房子成本中占比太低了,未来大概率要做到提升质量但不提升价格,甚至还要降低各种成本,比如利息,你们少分几个百分点,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是巨大的提升

3)协助居民做好应对高杠杆的风险

高杠杆必然意味着高风险,且居民杠杆是最不可控的,日本美国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未来一定是增加更公平的福利保障体系,比如100万的财政赤字,假设少数人分八成,剩下的人分两成,改善到各拿5成,现在居民也聪明了,不见真金白银是不会相信一些承诺的,不可能多数人维持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同时维持发达国家的居民杠杆率,这必然是会压缩居民消费和投资水平的,如何修复高速发展时期的财富结构至关重要。

第一个和第二个可能短期就会看到,主要是供给端的改革,第三个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阻力,只能说高杠杆和居民财富挖掘已经是客观现状,不改善消费不足引发的内循环阻塞问题将长期存在,房地产无非也只是内循环的其中一块,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居民收入信心不足,房地产又能好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