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news ( ) • 2024-05-17 14:25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它的实验装置北京谱仪Ⅲ合作组首次测得X(2370)粒子的量子态性质,其质量、产生和衰变性质都与人们长久以来寻找的胶球特性一致。这一研究成果于5月2日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

△J/ψ粒子辐射衰变到X(2370)粒子示意图

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胶子是传播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就像光子传播电磁相互作用一样。比较特别的是,胶子之间可以相互吸引而形成一个新的束缚态粒子——胶球。胶球是标准模型的重要预言,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由传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自相互作用及其粒子从未被实验发现,其存在与否是标准模型至关重要的基本检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能够大量产生丁肇中先生发现的J/ψ粒子,其衰变是寻找胶球的最佳途径,这也一直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几十年来最重要的物理目标之一。

近年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Ⅲ产生并采集了100亿J/ψ粒子,超过此前最大样本的100倍。利用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创新性地研究了几乎无物理本底的X(2370)粒子的衰变模式。得益于北京谱仪Ⅲ探测器的优良设计,特别是对带电粒子和光子的高精度探测,大大提高了信号噪声比。实验组通过复杂的量子态干涉分析,首次测量了X(2370)粒子的自旋-宇称量子数以及其质量、产额等基本性质。实验结果与人们长期寻找的标准模型理论中最轻赝标量胶球的特性一致,是支持胶球存在的强有力实验证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