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每经网 ( ) • 2024-05-22 00:10

每经记者 董天意    实习记者 刘曦    每经编辑 裴健如

据红星新闻5月21日报道,近日一位来自广东佛山的小米车主聂先生称,“五一”期间其驾驶提车不到1个月的小米SU7两次在高速路上智驾失灵,无法行驶。事故出现后直到5月10日,仍未收到车辆故障报告,因而只好同意小米提出的退车方案,双方签订车辆回购协议。聂先生表示,小米汽车线上客服对此称:“车辆故障原因目前无法确定,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针对上述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小米汽车方面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不过,记者拨打小米汽车客服电话询问有关智驾失灵的情况时,对方表示:“智驾失灵属于个例,假如出现问题,可以联系售后进行相对应的解决,也可以选择去门店做检测。”

而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确保类似问题不会在其他车辆上重现的询问,上述客服人员则表示:“(我们)无法确保车辆肯定没有问题,但出现问题(我们)一定会进行处理。”

故障车辆已被回购

上述红星新闻报道称,聂先生在3月28日购买了售价29.99万元的小米SU7 Max汽车,并在4月10日提车。4月29日,聂先生在佛山高速上突然遇到智驾失灵和紧急制动失效的问题,经线上客服咨询后,被告知是软件问题并进行了远程检测。然而,5月1日,聂先生在高速路驾驶途中再次遇到智驾失灵,车载显示屏提示多项功能异常,并建议联系服务中心。但由于是假期,拖车耗时11小时,当晚21时聂先生被告知这次是硬件问题,车辆需要修理。

聂先生对故障原因感到困惑,因为前后说法不一(先是软件后是硬件问题),并且这次故障也影响他和家人的假日出行。从5月1日到5月10日,他一直在与小米售后沟通,希望得到正式道歉和车辆故障报告。“由于对车辆安全性的担忧,即使车辆修好后也不敢再开。”聂先生说。

小米汽车回购协议(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报道还称,因为一直未收到车辆故障报告,聂先生最终只好接受小米汽车方面提出的退车方案。聂先生提供的车辆回购协议显示,广州小米景驭科技有限公司同意在5月10日前回购聂先生的车辆,并办理相关手续。

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相关规定,当家用汽车在保修期内因严重的安全性能问题经过两次修理仍未修复,或者出现了新的严重安全性能问题时,消费者可以凭借购车发票和保修凭证要求更换车辆或退货,销售方有义务进行更换或退款。

对于小米SU7智驾失灵的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产业链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称:“智驾涉及安全等多方面,需要进行大规模路试,出现这类问题很可能是测试不足导致的。”

小米SU7车队仍在测试

实际上,自上市以来,自带“顶流”体质的小米汽车,已被不少车主反馈遇到了相关智驾问题。

早在4月9日,一名江苏的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小米汽车自动泊车撞向了柱子。事故后车主与小米汽车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小米汽车方面承认这台小米汽车自动泊车存在问题,但远程分析数据并未给到车主。对于后续车辆赔付方案,车主则表示,小米汽车方面让自己走保险解决,他提出换车的要求未得到采纳,双方还未能找到都同意的赔偿方案,自己将继续沟通维权。

此外,还有部分小米SU7车主反映,提车不满月即发生疑似刹车失灵的情况。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故障是系统软件误识别所致,但目前已对这一小概率事件进行修复,并请用户不必惊慌。

对于小米汽车的相关智驾故障,一位小米汽车线下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小米汽车现在已经交付了1万多辆,整体来看智驾故障率还是比较低的。5月18日雷总(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刚刚进行了试驾直播,整个过程也是0监管的状态,所以(用户们)对智驾无需过于担心。”

图片来源:雷军直播截图

在直播过程中,雷军表示,目前小米汽车智驾技术仍处于“人车共驾”阶段,因此用户在使用时要非常谨慎。他还呼吁在使用智驾时,手一定放在汽车方向盘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布对于智驾的看法以及小米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外,雷军还向外界公布了小米SU7仍在测试的消息。

“再告诉大家一个以前没有讲过的信息,(SU7)这个车队目前还在测试,我们希望把这一批车跑到15万、20万公里,跑完整个生命周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全部测试完可能会跑1100万公里。”雷军表示,以前的车厂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投入过如此大规模的测试。

对于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雷军坦言,小米造车时间仅仅3年,智驾研发每年成本超过20亿元,但和很多老牌汽车厂商相比确实存在差距,但希望大家相信小米。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