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的好坏向来是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电影院用来排片的依据,但其实票房只占电影院总收入的大约六成左右,剩下的四成主要靠观众的餐饮消费。

新加坡电影协会主席陈继贤在《营业中》系列解释说:“电影院必须和电影发行商分账,一般情况下,新电影上映的第一周,电影院只能从票房分得大约三成的收入,比例每隔一周会递增。”

不过电影一般在上映两周之后就会下画,陈继贤说加上其他营运成本如水电费、人工和租金,一张戏票每一元的收入,本地电影院平均只赚取七分钱。

相比之下,电影院卖的饮料和餐点,赚头较大,每一元能赚取七到八角。这是由于本地电影院自己经营餐饮服务,没有和片商分账的问题,因此利润率更高。

曾经担任嘉华院线董事总经理的陈继贤说,不论看电影与否,豪华影厅的餐饮服务平时还是有顾客光顾,这支撑了淡季期间的收入。

映前广告收入没有想象中大

电影播映前,电影院总会播放好10至20分钟的电影预告片和商品广告。

陈继贤说,映前广告在电影院的总收入占比不到1%,一方面是因为电影预告片是不收费的,另一方面由于时间有限,能播放的商品广告数目无法太多。

“如果电影已经是两个小时,特别是晚上9点30分的场,有时候是过了午夜散场,你坐不到车回家了。虽然没有法律上的规定,但是各院线它们会自我克制。据我所了解,在新加坡市场上没有超过20分钟的(映前广告)。

《营业中》系列访问各行各业,了解他们生意背后的许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