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25 11:31
台湾大学推动「校学士」制度,实施2年以来已有来自各学院50名同学就读。图为台大校园外观及学生。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台湾大学推动「校学士」制度,实施2年以来已有来自各学院50名同学就读。图为台大校园外观及学生。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台湾大学推动「校学士」制度,让学生自行调配领域专长和4年课表,订出专属的学位,台大学生赖奕达以「空间政策与规划科学领域」获得校学士毕业证书,为台大第一人。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台湾大学推动「校学士」制度,透过法规松绑,让学生跳脱传统科系,自行组合学分学程或领域专长,自订出4年的学习模组,并完成研读后获颁校学士学位。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台大今天举行毕业典礼,原本主修理学院地理环境资源学系的学生赖奕达以「空间政策与规划科学领域」获得校学士毕业证书,成为台大「校学士」制度的第一位毕业生。

赖奕达原本主修理学院地理系,后因对交通运输有兴趣,因此申请校学士制度,在大三时跨域学习工学院土木系及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截至今年毕业,总计修约170、180学分。

赖奕达今天分享,他对交通相当有兴趣,所以很明确知道自己想将地理GIS技术运用在交通上,因此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必须多修运输规划、铁路相关课程,有利于自己运用校学士制度来安排学习模组。

但赖奕达也坦言,有时修课会遇到某些必修课程没有开,因此就必须透过学校弹性制度来解决,像是校学士是以个人为单位来做修课计划审核,若老师开不出课就可以跟学校讨论是否可以用相近的课程来代替,所幸最后幸运拿到毕业证书。

对于校学士制度,赖奕达分享,有些同学希望探索更多领域,透过校学士制度可以跨越学系限制,修行自己有兴趣的其他领域课程,至于有明确目标想要追寻新的领域、综合不同领域来修读的同学,也可以透过校学士制度获得系统性支持,包含修课权限、毕业学分、学位领域等的认可。

赖奕达说,他后续会在台大地理系念硕士班,盼能够延续自己在大学部所做的铁路立体化研究,继续探究铁路立体化是否为都市构造带来改变、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都市缝合的效果。

台大表示,校学士制度实施2年以来已有来自各学院50名同学就读,包括人机互动、国际经贸暨工商心理学等新兴自订领域,充分展现学生自主、跨域、创新的能量与实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