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25 22:53
八桂探究君的回答

联合国在2014年6月23日发表的有关丝绸之路申遗的文章《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中的表述是:“起于汉唐古都长安/洛阳,止于中亚七河地区。”

对丝绸之路的起点定义,就是长安或者洛阳。



到2017年,网站新华丝路直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文章摘要是:丝绸之路从长安或者洛阳出发,通过河西走廊,达到敦煌。在敦煌这里,丝路一分为二,南路经过楼兰、于间、莎车等国,过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最后到达条支、大秦。西路从交河、龟兹、疏勒,过葱岭,然后到大宛,又向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也说了,丝绸之路从长安或者洛阳出发。



文章解释了为什么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或者洛阳。

原文如下:

“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般来说是在长安。

因为打通丝路的第一人张骞是西汉人,而当时西汉定都在长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长安。

然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定都在洛阳,所以东汉时期丝路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洛阳在河南省,长安在陕西省。

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话,如果从洛阳出发,必经陕西。

因此丝路的起点还是要由时代决定的。”

关键的一句话是:丝路的起点还是要由时间决定的。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长安和洛阳作为起点的原因。



正如上面所说,打通丝路的第一人是张骞。

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出生在陕西汉中城固县。

公元前139年,张骞为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率领百余人出使西域,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意外被匈奴扣留了十余年,最终,张骞成功逃脱并归国,向汉武帝呈上了十三年来西域的详尽报告。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人数达300多,携带大量礼品,此时,河西走廊被汉朝控制,并设立了郡县,《史记》称张骞“凿空西域”。



1877年,在德国著名地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成果》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一名,将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那张骞出使西域,自然是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的,并且对丝绸之路最早的定义就是这么定义的,长安当然是丝绸之路地理意义上的起点。

张骞两千多年前最早“凿空西域”,丝绸之路从时间意义上来讲的“起点”,自然也是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之时,“丝绸之路”已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形成了沟通东西的稳定道路网络。

我们享受到的许多西域物产,都源自于张骞的辛勤劳动和成果。

据李时珍总结,张骞至少带来了红花、胡麻、蚕豆、大蒜、胡荽、苜蓿、胡瓜、石榴、胡桃、葡萄等十种异域植物。

美国普雷斯顿·詹姆斯在《地理学思想史》中说:“地中海文明的发现,应归功于公元前139年的地理学家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一百多年后,直到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史称“东汉”,定都洛阳,后公元73年,班超再通西域,洛阳遂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东汉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汉明帝派使者蔡、秦景等12人出使印度,他们沿丝绸之路西行,在大月氏即今阿富汗遇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并见到佛经和佛像。

公元67年,摄摩腾、竺法兰应邀以白马驮载佛经和佛像,同汉朝使者来到洛阳,次年汉明帝兴建白马寺,两位高僧在此翻译了中国第一批佛学典籍,佛教开始在中原传播。

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素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美誉。



永平十六年即公元73年,汉明帝派窦固率兵攻打匈奴,班超奉命率36人出使鄯善国,西域诸国陆续归顺汉王朝的管辖,由此丝绸之路复通。

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直达波斯湾边,这是中国使者第一次抵达波斯湾,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为西域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元102年,班超上书朝廷,返回洛阳,当年,班超卒于洛阳,葬于邙山。

其后,又经历了西域长史班勇对西域的统治,三通三绝,东汉洛阳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