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26 17:38
针对美中对总统赖清德520就职演说的反应,美国对中研究学者孙韵分析,中国对赖总统的就职演说做出「最大恶意的解读」;相对地,美国从国务卿布林肯的贺电到国务院的声明,让两岸都无可挑剔且四平八稳,颇具深意。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针对美中对总统赖清德520就职演说的反应,美国对中研究学者孙韵分析,中国对赖总统的就职演说做出「最大恶意的解读」;相对地,美国从国务卿布林肯的贺电到国务院的声明,让两岸都无可挑剔且四平八稳,颇具深意。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针对美中对总统赖清德520就职演说的反应,美国对中研究学者孙韵分析,中国对赖总统的就职演说做出「最大恶意的解读」;相对地,美国从国务卿布林肯的贺电到国务院的声明,让两岸都无可挑剔且四平八稳,颇具深意。

孙韵认为,美中台之间的未来互动充满不确定性。观察家认为,赖总统会推动自己的政治愿景;而美国未来的政策很大程度取决于11月总统大选结果;中国的政策也要取决于经济表现、内部政治发展、领导人的偏好及意愿,三方很难在短期内有确定答案。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美国之音(VOA)中文网今天发表孙韵题为「美中对赖清德520就职演说的反应」的文章。她指出,赖总统的520就职演说牵动多方敏感神经,对于未来4年两岸关系的判断,都要从这篇演说中寻求蛛丝马迹。而从美中对演说的反应,或许可以一窥未来4年台海局势可能的进展。

孙韵直指,如同众人预料,中国对赖总统的就职演说作出「最大恶意的解读」。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赖总统演说虽然没有宣布台独,但「处处显示台独倾向」。相形之下,演说提到的「重启双边对等的观光旅游,以及学位生来台就学」反而没有产生积极效应,因为中国本就认为,民进党是观光旅游和陆生赴台受限的始作俑者。

她认为,从台湾的角度来看,无论在就职演说中释放怎样的善意,只要没有满足中国要求民进党接受「九二共识」的前提条件,都会被中国认为「一贯谋独」。既然中国的态度已经确定,而改善两岸关系的门槛又高不可攀,且不能代表台湾内部民意的共识,台湾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推进台湾的叙事」。

孙韵观察,中国当局对赖总统演说的反应,过去一周内经历了渐进的过程。在520当天和第2天,中国的重点首先是搜集内部和外部对演说的反应,虽然国台办连两天都就演说做出批判和阐述,但是直到5月22日,中国舆论才火力全开猛烈抨击。

直到5月23、24日,共军东部战区对台展开「联合利剑—2024A」军演, 覆盖台湾本岛周围5个区域,并首次覆盖金门、马祖、乌坵、东引等离岛,并声称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强力惩戒」。

孙韵针对这次共军军演首次涵盖离岛指出,这虽然引起关于中国对台湾离岛动武的忧虑,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保持金马目前的地位,实际上增加了台湾的羁绊和两岸之间的联系,且自八二三砲战以来就是中国既有的作法,所以占领离岛并非北京眼中的上策。

至于美方反应,孙韵认为「很有深意」。布林肯(Antony Blinken)对赖总统就职的公开祝贺相对稳健。在祝贺赖清德成为「台湾」第5位民选总统之余,布林肯提出的是「美国人民」和「台湾人民」之间的伙伴关系,凸显出「非官方性质」,且在文末强调要深化长久以来美国和台湾的「非官方关系」。

孙韵认为,布林肯这一表态,清晰且技巧地保持了美国长久来的战略模糊政策,让中国和台湾双方都无可挑剔。

她表示,针对中国举行环台军演,美军没有做出非常明显的反应。美国国务院直到军演结束后的25日发表声明,谴责对台军演可能导致事态升级,并与盟友和伙伴就共同的关切进行协调,内容四平八稳,既谴责了中国,又没有对中国军演做出军事上的反应。

孙韵认为,对观察家来说,赖总统的演说、中国的反应及美方的回应都不令人意外,「既无惊吓、也无惊喜」。今年美中关系止稳回暖是这次管控台海局势的大背景,在美中力图稳定双边关系的条件下,华盛顿和北京都有意愿不让局势因为台湾520就职演说失控。

但孙韵指出,美中台之间未来的互动充满不确定性。民进党未来4年的政策是否仍完全坚持蔡英文时期确定的路线尚未可知,且许多观察家认为,赖清德会在执政期间推进自己的政治愿景;至于美方未来的政策,很大程度取决于今年11月总统大选的结果。

而中方的政策,也要取决于中国的经济表现、内部政治发展,以及领导人的偏好和意愿。上述三方都很难在短期之内得出确定的答案。

孙韵提到,对中国来说,过去8年的两岸政策,并没有让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更光明。由于「九二共识」这项前提条件,中国拒绝与蔡英文接触对话,造成的结果是台湾渐行渐远。如何接受台湾内部的现实,创造性地选择接触路径,是中国未来管控分歧和风险的核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