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28 16:40
新市居民王昆隆自家庭院就有一棵超过200年的白莲雾老树,有3层楼高,结实累累十分粗壮。记者庄曜聪/摄影新市居民王昆隆自家庭院就有一棵超过200年的白莲雾老树,有3层楼高,结实累累十分粗壮。记者庄曜聪/摄影

台南新市区复育本产白莲雾有成,20年前列管90棵白莲雾老树,近年南科发展,带动房市发展,连带让白莲雾老树数量下滑,目前这批列管老树仅剩38棵,种植农民也减少,白莲雾6月进入产期,新市区公所将办活动行销。

白莲雾树在新市区有「家树」称号,早期农村社会依庭院大小,都会栽上好几棵,近年却一度差点被砍光,多年前地方人士发起复育活动,先盘点老树保护,再用高压嫁接法培育新苗,增加数量及面积,在地农民也「撩下去」种植,6、7年前一度超过500棵,年产量达1.5万台斤,还有1台斤卖600元的天价纪录。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因白莲雾树缺乏经济效益,随著农民高龄或土地出售,数量越来越少,新市白莲雾产销班班长郑明堂说,目前老树仅剩38棵、种植总数从500棵减少到仅剩70棵,产量受天候影响不稳定,劳力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能撑得住的都是抱著传承心情,而且每年产季总是有老饕来订购,不舍这样放弃,要做到不能做为止。

王昆隆家中庭院编号32号的白莲雾树已经有超过200年历史,3层楼高的老树得要3人合抱,结实累累相当壮观,为了保护多年前就网子将整棵树罩住,防鸟害、虫害,也不怕暴风、大雨,但采收要爬上爬下也不容易,每年约可产2000斤,但实际采收能吃的仅有500斤左右、约4分之1。

新市区区长谭乃澄说,民众出售土地后,不舍老树被砍,也会将白莲雾树捐给公所,公所近1年来就协助将3棵白莲雾树移栽到三里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新市生态公园等地,目前果树状况都良好,但后续养护管理都是大问题。

王昆隆家的白莲雾老树用网子覆盖,在市区相当显眼。记者庄曜聪/摄影王昆隆家的白莲雾老树用网子覆盖,在市区相当显眼。记者庄曜聪/摄影王昆隆自家庭超过200年的白莲雾老树,现在结实累累,果实像是小铃铛一样非常可爱。记者庄曜聪/摄影王昆隆自家庭超过200年的白莲雾老树,现在结实累累,果实像是小铃铛一样非常可爱。记者庄曜聪/摄影台南新市白莲雾6年前有500棵,但南科发展土地变建地,现在仅剩约70棵,里长郑明堂仍坚持栽种,要「做到不能做」为止。记者庄曜聪/摄影台南新市白莲雾6年前有500棵,但南科发展土地变建地,现在仅剩约70棵,里长郑明堂仍坚持栽种,要「做到不能做」为止。记者庄曜聪/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