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30 06:37

【撰文‧今周刊编辑团队】

他是台积电董事长,两岸三地最大市值企业的领导人,全球科技产业动见观瞻的聚光焦点。去年,台积电营收达到2.16兆元,比起2018年他接任董事长时增加逾109%;去年台积电每股获利来到32元以上,比6年前成长超过138%;而如今台积电22.49兆元的市值,则比6年前成长2.79倍。

若论台积电这些年来的鲜明改变,刘德音说,现在的台积电,不只是台湾的台积电,更是「世界的台积电」!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确实,一句「世界的台积电」,背后隐含著许许多多的危机应变与关键决策。面对地缘政治的惊天变局,刘德音说,过程中「没有所谓的关键一刻,从来没有一次是简单的是非题,每一次,都是高难度的问答题。」

他回忆,其实早在2015年、美国前总统欧巴马任期后段,美中之间的对抗逐渐升温,「当时台积电已经在关注世局发展。」局势演变的速度极快,在2018年12月,已有国际客户开门见山告诉台积电:「你们最好还是能来美国,让台积电在美国有一个……,存在感(presence)。」

2019年6月,他赴美参加美国商务部主办的SelectUSA(选择美国投资高峰会)活动,刘德音回忆,「当地官员确实会给一些『关切』,当然,他们的目的是招商。」

在压力纷至沓来的2019年,台积电未有具体表示;直至2020年5月,台积电终于公告「有意于美国设立先进晶圆厂」,跨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当然,也立即引来争议。

「那时候,很多人会质问我们究竟是亲中还是亲美,或者,直接说我们选边站。我们没有这个问题。」

刘德音说,「地缘政治的板块会不断移动,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哪一块板子会翘起。台积电的第一个目的,是能够站起来……。我只要能站起来就好了。」他的答案很务实,「我们不能选边,而是从客户、股东、员工利益出发。」

站起来的条件,不只需要应对地缘政治变局时的折冲智慧,工程师出身的刘德音很清楚,技术能力,更是台积电的本。

于是,他做出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冒险的决定,「10奈米还在开发的同时,我建议同步另外成立一个团队,立即投入7奈米制程的开发。」

即使研发团队仍有迟疑,刘德音还是带著这项建议,直接走进张忠谋的办公室,「创办人同意了!」一场关键战役就此展开。

挺过地缘政治变局挑战、过去6年大步走出台湾后,刘德音对「世界的台积电」又有什么展望预期?

「2019年,台积电全年营收300亿美元,我跟大家说:公司在2030年前,一定要做到千亿美元营收。」刘德音的确对台积电的未来深具信心,「过去6年,台积电平均每年营收成长20%,接下来的6年,一定会更令人兴奋!」

「老实讲,(董事长任内)我最感动的一件事,其实是发生在COVID-19期间。」那就是在2021年,台积电启动了捐赠疫苗计划。

「那时候,警察、军人、老人大概都有(疫苗),但年轻人是Nothing,状况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刘德音指出,一份希望帮台湾年轻人争取疫苗的决心,让台积电团队敢于面对疫苗高度政治化的挑战,其间的复杂不难想像,因为这份采购合约,必须同时与多国进行协调,种种条件与文字,都得面面俱到。

终于到了合约敲定的一刻,已是深夜时分,但同仁不愿片刻耽搁,刘德音印象清晰,「3位同仁,带著一份刚出炉的文件,火速送到我的台北住家。让我签字的时间,是晚上1点。」

「我感动的,是他们每天每天搞到晚上1、2点,就是希望买到疫苗供给台湾的年轻人。」「我相信,台积电的同仁多半就是这个样子。」刘德音娓娓地说。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32期)

延伸阅读》

长照23年烧掉1栋房!婆婆中风生活再省也要月花4万...劳保局建议:退休前做1事,劳保养老金「多领1笔钱」

00929、0050...只存10年就退休!45岁夫妻想月领息15万...达人教「以息养股」离职前快速累积财富

离开职场第一年常聚会吃喝,却换来空虚...他45岁提早退休、20年后揭心路历程:和自己交朋友,不怕寂寞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