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 ( ) • 2024-05-31 03:04
专栏 | 军事无禁区:抵近威慑-看”联合利剑-2024A”对台演习 ”联合利剑-2024A”对台演习9处概略区域示意图。未公布经纬度,也未开设禁航区。
解放军东部战区公众号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谈解放军对台发动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

这是一次应急式封控抵近威慑演练。目的是对内宣传、对外宣示北京在台海拥有绝对主控权,有意把台海内海化,意图取得封控台海、拒止美军的双重效果。

 

对台而不对美

5月23日至24日,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围绕台湾本岛周边5个区域和台湾4个外岛(金门、马祖、乌坵、东引)周边,实施”联合利剑-2024A”演习,以舰机抵近台湾24浬邻接区(又称毗连区)的威逼方式,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能力。中国官媒宣称,这次演习是对”台独”的有力惩戒,对外部势力干涉的严重警告。

《路透社》引述美国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斯卡伦卡(Stephen Sklenka)的话说,这次军演是从2022年以来对台湾持续施压的一部分,也是解放军就对台作战的关键要素进行演练,包括官媒宣称的”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联合精打要害目标等”重点科目。

2022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解放军实施大规模演练。2023年4月台湾总统蔡英文过境美国并与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会面,解放军又发动新一轮演训。这两次都直接和美国有关,因此演习带有”封控台海、拒止美军”的双重目的。这次演训则不同,主要是针对台湾新总统赖清德就职,而非美国。这是这次演习第一个特点。

中国官媒大肆宣传,演习是对外部势力干涉的严重警告,但与实际作为相差甚远。因为划设台湾东部的演习区域紧贴台湾24浬邻接区,这不是拒止美军的区域。至少在台湾东部外海400公里处,乃至前出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之间的海域,才是解放军”反介入与区域拒止”(A2/AD)应有的位置。

日本前自卫舰队司令官香田洋二对《朝日新闻》表示,看来演习规模没有佩洛西访台时那么大。这次似乎是为了”对台湾的新政权施压,而不是为了加剧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夺控巴士海峡

如果说演习对美国有形成压力之处,是解放军在台湾西南海域组织舰机联合反潜、要域占控等科目演练,以及协同台湾以东参演的海空兵力,夺控关键战略通道,也就是夺取巴士海峡控制权。目的是反制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另一面确保中国海空兵力,尤其是潜艇部队能从巴士海峡前出岛链,这比突穿宫古海峡附近海域更有成功机会和保障。

解放军对台作战由两个部分组成,封控台海+拒止美军。这次演习以封控台海为主,对台包围圈不断收拢,全面抵近台湾24浬邻接区,挤压深度超过以往。这次演习代号”联合利剑-2024A”,意味可能有B、C等后续动作。如果今后的演练不同时强化”拒止美军”,解放军对台作战将不完整,可能留下极大的漏洞。

美国国防部回答《美国之音》询问时指出,这类演习为美军”更加深入了解”解放军的运作方式提供难得的机会。事实上,这些演习显示解放军要成功完成预定的任务是多么困难。言下之意,解放军能对台抵近威慑,是在非战争时期和台湾的隐忍,以及美国没有介入的情况下发生的,不是真正的战场情境。

台湾国防部2023年出版的《国防报告书》提到要加强纵深防卫,以不对称作战思维推动重层吓阻,包括在敌人进犯征候明确时,先制打击敌人犯台部队的作战集结能量和关键节点,以破坏敌人作战节奏并迟滞其行动进程。在此情境下,台湾不会束手无策、任人宰割。如果解放军误把演训期间的抵近威慑,当成战争阶段的抵近打击,将犯下致命性错误。

 

认知作战

这次演习的第二个特点,是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绵密多方向抵近台岛和环外岛战巡演练模拟动画,以及多军种联合打击3D虚实动画,经过加工剪辑而成,很多画面不是真实的演习场景,营造出参演部队距离台湾本岛海岸线仅一步之遥,台湾变成一个没有外援孤岛的假象。实际上,参演部队都是模拟打击,而非实战射击。这种认知作战的操作手法胜于以往,也最影响台湾的民心士气。

台湾国防部很快察觉这次演习的政治目的,因此台湾各部队,含金马防部都维持常态战备,并且确立这是一场认知作战。为能先制主导认知战场,台湾国防部打破传统被动做法,在演习首日下午举行临时记者会,由参谋本部负责情报、作战及计画以及政治作战等重要主官现场解说演习动态。

最特别的是,台湾空军发布F-16V战机执行空中战斗巡逻,首度公开运用”狙击手”荚舱监控并标定解放军轰-6、歼-16战机的画面,以及P-3C反潜巡逻机侦获对方护卫舰和导弹驱逐舰以及海警船等相关影像,打破过去秘而不宣的保密规则。这套做法是告诉对岸,所有演习动态尽在台方掌握之中。台方藉由公开海空一线兵力监控中方舰机影像,尽可能压缩对方操作认知作战的空间。

台湾空军F-16V战机运用”狙击手”荚舱监控并标定解放军歼-16战机画面。(中华民国空军提供) 台湾空军F-16V战机运用”狙击手”荚舱监控并标定解放军歼-16战机画面。(中华民国空军提供)

在具体应对措施上,台湾一线海空兵力把解放军的参演部队挡在24浬邻接区的外围。这是台湾在非战争时期的防卫底线,不是真实战场的最后防线。

台湾的应对引起中国军事专家的关注。他们发现台湾的反应有别以往,没有乖乖挨打,而是出动大批舰机,执行一对一的海空盯防,这是之前演练中所没有的主动性,值得警惕。但也带来好处,解放军透过进一步压迫台方,在极限状态下,看清楚台军的兵力调动、火力配置等情况,尤其是台湾战机升空时间、反舰导弹发射车的行进路线,以及港口船只的出发情况等,都为今后可能出现的对台作战提供宝贵情资。

反过来看,台湾也看清楚对岸的用兵规律。利害之间是相对的,没有谁能完全获利。只看好处,不看坏处,乃兵家大忌。

 

海军与海警协同

这次演习的第三个特点,是中国海警首次公开在台湾周边附近海域行动,释放出海警部队开始对台湾本岛周边实施海上执法的明确信号,想要逐步对整个台海实施全海域管控,露出海警部队行政执法与防卫作战的双重职能,意图把台海内海化,从法律层面阻止美军介入台海冲突。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5月24日的一篇专题指出,中国海警部队很可能在今后针对台湾的军事和准军事行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次演习出动16艘海警船(4艘在台湾东部海域、3艘在台湾西南海域、9艘在外岛),规模与19艘海军舰船相当。海军和海警的协同行动,将增强中国隔离或封锁台湾本岛或任何台湾外岛的能力,也可能是中国未来采取这些措施来加强对台湾施压的重点所在。

专题指出,未来存在的风险是,中国可能会降低对台演习的门槛。这次演习为解放军和海警部队在台湾周边进行协同演训提供宝贵经验。下一步,解放军将把类似演习常态化。从这次演习代号及行动表明,中国每年可能进行不止一次的大规模对台演练,也未必事先发出警告。

中国军事专家对这次演习没有事前预警而感到不同寻常。演习突然发起,似乎在检验未来攻占台岛的一种突袭式统一手段。这是一个新的做法,迫使台湾必须做出快速反应。

 

夺取制空权是关键

前面提到这次演习有两大重点科目,一是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二是联合精打要害目标。所谓战场综合控制权,是一系列制权的总和,包括夺取并保持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网权、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解放军的重要著作指出,制空权是保证军队在战场上行动自由最直接的制权,在战场综合控制权中具有核心的主导作用。

解放军甚至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争夺其他制权,是为夺取和保持交战区域的制空权创造条件;而制空权的大小决定制海权,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在俄乌战争中再次得到印证。今后对台作战也不例外。

所谓精打要害目标,是以较小代价迅速达成作战目的的基本作战方法。精打,是指控制打击目标与战争成本;要害,是指影响敌方战斗力和战争意志的关键性目标,如军政首脑、指挥机关、情报中心、观测通信网络、重兵利器以及重要标志物等。

《解放军报》曾报导,练兵打仗要”珍惜一切代价”。进攻一方只要摧毁敌人60%至70%的兵力兵器,敌方将无还手之力。若要使敌损失超过70%,己方就会付出极不相称的代价。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只要有5%至10%的集散节点同时失效,就足以击垮敌人作战体系,如果用力过猛就是浪费。那种“歼敌一千、自损八百”和“不惜一切代价”的打法,绝不是解放军追求的目标。

因此,以”不惜一切代价”武统台湾,只是宣传,而非实际作战的要求。台湾的防卫之道,就是使中国对台作战的代价和后果难以估算,无法承受。对于眼下的应急式封控抵近威慑演练,台湾要保持战略定力,不随之起舞。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