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6-02 19:42

在我们玩游戏的过程中,想必会或多或少看到很多游戏都有相同的后缀名,那这些后缀名都有什么来头,为什么游戏厂商会这样起名,今天小矩来为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后缀名的出处和起名特点。


【起源】(Origins)

代表作:《刺客信条:起源》《反恐精英:起源》《蝙蝠侠:阿卡姆起源》《天堂的异乡人:最终幻想起源》《龙腾世纪:起源》《王国保卫战:起源》《雷曼:起源》《半条命:起源》《伊苏:起源》

带“起源”后缀的作品通常不是系列第一作,而是第二第三作,乃至很靠后的作品。通常来说“起源”是去讲一个系列最源头的故事,可能是主角冒险的开始(蝙蝠侠),也可能是一个组织发展的源头(刺客),或者就是跟自家引擎有关(半条命“起源引擎”)。

当然这里也有例外,例如《龙腾世纪:起源》就是该系列的第一款作品,在制作初期生软公司便雄心勃勃,名字直接带起源二字,并想将其发展成一个伟大的系列。可惜后面这个系列也被EA雪藏,这便是后话了。

通常而言,带“起源”二字的作品,通常会做一些“减法”,要么主角初出茅庐,要么是大家的装备还没那么高科技。在美术风格上也相对简约,信息密度较少,或是类似软重启,在引擎、美术风格上做一次大换血。而在开发理念上,以起源为名,更多的是制作组想要找回制作初心之意。


【崛起】(Rise)

代表作:《古墓丽影:崛起》《怪物猎人:崛起》《合金装备崛起:复仇》《渡神记:芬尼斯崛起》《特技摩托赛:崛起》《浪人崛起》《闪电行动2:龙之崛起》《崛起:罗马之子》《夜族崛起》

估计没有什么词能比“崛起”更好来代表向上的含义了。一些以此为名的游戏,都是前作之上的升级,例如《古墓丽影:崛起》是之于古墓9的升级,《怪物猎人:崛起》是之于世界的升级。更成熟的技术,更有野心的大制作,这些作品往往站在系列的巅峰之上,用最完美的形态来展现开发组的自信心。

而一些没有前传却依此为名的游戏,通常会着重展示故事中主角的成长过程,哪怕主角在故事中间经历挫折或失败,但他依然顽强地战胜强大的对手,完成诸多不可能的挑战。以字面意义来展现自己强大的力量和壮志雄心。


【陨落】(Fall)

代表:《泰坦陨落》《巫师之昆特牌:王权的陨落》《星球大战 绝地:陨落的武士团》《变形金刚:赛博坦的陨落》

有起必然有落,带有此命名游戏的主角经历通常会遭遇较长时间的低谷,或者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例如《王权的陨落》中被自己人背叛的米薇女王,《陨落的武士团》中隐姓埋名,不能展示原力的凯尔。其实起这种标题的游戏主角看起来很悲惨,然而在游戏里却是招兵买马,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日子过的相当舒服。

至于《泰坦陨落》中的”fall“则包含了双重含义:一是泰坦从天而降的震撼感,二是剧情中BT-7274为了救援主角,两次舍身忘死的忠肝义胆,故事的最后BT牺牲自己救了我们,令人泪目。

“协议三:保护铁驭”


【奥德赛】(Odyssey)

代表:《马里奥:奥德赛》《刺客信条:奥德赛》《奴役:奥德赛西游》《先祖:人类奥德赛》

对于西方人来说,一提到“奥德赛”,第一反应都是漫长的路程,就跟我们提到《西游记》,就会想到西行取经一样。《Odyssey》一开始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部分,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单词odyssey,意思是a long journey full ofexperiences“艰苦的跋涉”。如果整个游戏的历程是一场艰苦的跋涉,那么用odyssey是很合适的。

笔者最开始玩过的“奥德赛”不是我们熟悉的马里奥和刺客信条,而是《奴役:奥德赛西游》,它是由Ninja Theory制作、万代南梦宫发行的跳台与动作冒险类单机游戏。忍者理论这两年被大家熟知的作品是《地狱之刃》系列,但不要忘了他们还制作过《天剑》《DmC:鬼泣》等等口碑褒贬不一的作品。

至于这部“奥德赛西游”,你会看到肌肉男猴哥,红发妹子三藏(感觉是抄的日本西游记),机械狂人八戒,没有白龙马和沙僧。整部作品可玩度还行,就是结局比较抽象和意识流,喜欢怀旧的朋友可以试一下。


【启示录】(Revelations)

代表:《刺客信条:启示录》《生化危机:启示录》《EVE:启示录》

一个宗教意味十分浓厚的后缀,在影视剧中十分常见。启示录(Apocalypto)专指《圣经》新约的其中一卷书,本卷书共22章。启示录的作者自称约翰,在拔摩岛上写作此书信,因此被称为拔摩岛的约翰。全书讲的内容包含大灾难,四骑士,天使与撒旦的战争。主要是对未来的预警,包括对世界末日的预言。而“Revelations”作为通用名词,在英语中也有上帝的启示的含义。

故此带有该后缀名的游戏,通常带有警示、传承、预言、灾难等等信息。例如《刺客信条:启示录》中阿泰尔和艾吉奥之间的传承,第一文明人对戴斯蒙的告诫。亦或是《生化危机:启示录》中对深渊病毒的探寻与揭露。

近几年比较火的游戏《咩咩启示录》英文名“Cult of the Lamb”,但由于游戏题材包含了邪教、献祭等大量宗教相关的元素,如此翻译也有它的合理性。


【世界】(World)

代表:《魔兽世界》《怪物猎人:世界》《环世界》《天外世界》《新世界》《坦克世界》《战舰世界》

这些带“世界”如果说要有什么共同点,那一定是又大又全。要么是可探索的区域特别大,要么是资源种类多,可使用的道具多。

当然这样说并不能包含所有带“世界”的游戏,比如《WILL:美好世界》就是小而美的独立游戏,《黏黏世界》是笔者小时候特别喜欢的益智类游戏。还有的“世界”只是代表一个地点,一个事物,一段时光,毕竟自己便是一个小世界嘛。


【争霸】(Craft)

代表:《魔兽争霸》《星际争霸》

“争霸”可以说是暴雪游戏的专属名词了。

Craft本意是手艺、工艺、技艺,比如克苏鲁作家霍华德·菲利普· 洛夫克拉夫特(HowardPhillips Lovecraft)就被人昵称为“爱手艺”。

暴雪两个游戏 Warcraft 和 Starcraft 的中文名字都不是直译。Craft 在英文中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手工艺(品)」,另一层是「小船」。暴雪命名的本意应该主要是采用后者。后者用法经常作为后缀跟别的词组合,比如 aircraft 是「飞行器」,spacecraft 是「航天器」,那么 starcraft 当然就是「星际飞船」。引入中国进行翻译的时候,根据游戏内容延伸了一下,就成了「星际争霸」。

Warcraft 字面的意思是「战车」,如果联系到 craft 的第一层意思的话也可以解读为「战争艺术」,算是双关语,中文翻译的时候完全抛弃了字面意思,根据游戏内容创造了「魔兽争霸」这个名称。

另外《我的世界》按照暴雪翻译法可以称之为“矿洞争霸”(MineCraft),但毕竟作为一个创造性的游戏,还是不要这样激烈的好。


【觉醒】(Awakening)

代表:《暗影:觉醒》《福尔摩斯:觉醒》《不死鸟传说:觉醒》

并不是很出名的后缀系列,而是笔者刚好玩过《暗影:觉醒》,故此查看一番,发现还真有几个作品。

其实这些带觉醒后缀名的游戏没有什么太多关联,觉醒本身词义放在游戏里,代表的也是激发了主角潜藏已久的能力,从而打破困境。算是有一些意义,但又不是那么太明显的说法。


【无双】(无双系列的英文后缀为“Warriors”)

代表:《真·三国无双》《战国无双》《无双大蛇》《海贼无双》《塞尔达无双》《剑风传奇无双》《火焰纹章无双》……(菜名太多了不报了)

这个基本可以看做是光荣的专属了,或者一说“无双”大家就会把它跟割草游戏也联系到一起,这里就不多描述了。

在这里说几个冷门了。国内一些格斗,动作类游戏也起名无双,但游戏玩法跟割草没啥太大关联,而是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丸霸无双》《诸子无双》。

无双系列在延续二十多年后,给人的感觉愈发后继乏力,在三国无双8惨败后,后面的作品也难有亮点。

而“无双”这次词又给人一种非常强大,独一无二的特性,似乎冠以该后缀,就能横扫游戏界,一开始的无双系列也确实如此。

希望后面有其他厂商能开发属于自己的“无双”,来为游戏界注入新的活力。


【传说】(Legend/Tales of)

代表:《塞尔达传说》《狂战传说》《情热传说》《瘟疫传说》

传说一词很好理解,即有关于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这里涉及到一些翻译问题,像传说系列中的《狂战传说》也可以翻译成《绯夜传奇》,《薄暮传说》在港台被翻译为《宵星传奇》。传说系列一般以“Tales of”作为命名惯例,即某某某的故事,突出故事的传奇性。

而《塞尔达传说》则更加离奇,第一代塞尔达传说全名为《海拉尔的幻想:塞尔达传说》,其中“海拉尔的幻想”为主标题,“塞尔达传说”为副标题。但欧美版本发行时仅将“塞尔达传说”作为标题,第一代卖的好,《塞尔达传说》名字深入人心,后续版本就全以这个命名了。


【浮生记】

代表:《职场浮生记》《北京浮生记》

浮生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带有本土风格的命名了。笔者小时候玩的《北京浮生记》,只有一个画面,场景没有,配乐没有。无数玩家为此日夜奋战,穷尽脑力。尽管游戏简陋,在玩法和机制上却是十分接地气。而前几年某款主打在城市打拼的游戏虽不叫浮生记,在文本感受上却是出奇的一致,可惜它后来没下文了,甚是可惜。

我们绝大部分打工人,又何尝不是跟诸多浮生记的主角一样,在大城市里辛苦打拼,艰难求生呢?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游戏后缀名的全部内容,如果您有什么新发现,还请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