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03 13:21

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联合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在中山公园共同主办了一场以“古树名木守护计划”为主题的自然课堂。这场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上海的古树名木数量和华东最大的悬铃木的位置,更通过亲身体验古树普查的过程,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保护古树的重要性。

在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古树保护专家的引导下,学生们首先听取了关于古树名木的历史故事和保护措施的介绍。专家详细阐述了古树普查的科学过程,并展示了用于监测古树生长状况的各种仪器。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案例,让学生们通过案例实践的形式了解古树保护的相关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

随后,学生们来到中山公园内的0909号古树保护现场,实际参与了一次古树普查。这棵悬铃木是“华东第一悬铃木”,已经150多岁了,在专家和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认真记录了古树的各项数据,体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探究过程。他们还通过观察古树的树皮、树枝和树叶,学习了如何识别古树的树种和健康状况。

活动现场,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今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古树的知识,了解了它们对城市的意义。亲自参与普查古树让我感到非常有趣,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另一位学生则表示:“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古树不仅是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更是历史的见证。我很高兴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它让我更加热爱自然,也更加尊重生命。”

通过这次“古树名木守护计划”的自然课堂,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在实践中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这场活动也会激发学生们对绿色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保护环境的种子。

据介绍,本次课程是“城市树木保护行动”自然教育系列课程中的八个课程模块之一,在上海市科委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的支持下,由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联合上海自然博物馆研发,创新性地采用沉浸式情景教学,理论授课、实践调研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以期向青少年传播绿色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理念。

“这个课程去年研发完成,以往都是在学校授课,这是第一次走出校园授课。”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希望可以带孩子们了解真实的场景,中山公园有市民园艺中心也有很多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们通过在公园等生活场景中去学习、实践,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据悉,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还将继续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引导中小学生关心和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锻炼科学思维能力、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撰稿/摄影:李媛媛

原标题:《古树课堂走进中山公园,孩子们成为绿色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