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03 23:04
金管会近期内将正式核准外价准备金新制。本报资料照片金管会近期内将正式核准外价准备金新制。本报资料照片

外汇价格变动准备金新制提前曝光。根据本报掌握即将正式出炉的外汇价格变动准备金新制版本内容,除了先前已定案的冲抵比率拉高至100%之外,未来不只六大项准备金可移作外价准备金的财源,最大的突破在于保险局将允许寿险业者,在2026年尚未接轨ICS 2.0新制之前,可从特别盈余公积「借」出额度来冲抵,亦即,未来特别盈余公积除了提供发股利,还可以用来支应外价准备金,但未来必须把借出来的额度归还。

原先可用于充实外汇价格变动准备金的六项准备金,包括了不动产增值利益准备金、重大事故收回准备金、营业损失准备金、公司自愿强化提存准备金、长年期保费不足准备金、其他经金管会核准项目等六大项,这六大项准备金均为「负债」项下科目,因此可作外价准备金的财源,现在则多加了特别盈余公积一项。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据了解,寿险公会和保险局已有一定的默契,近二周内应可望正式获保险局核准,这也将是新任主委彭金隆上任之后,对保险业者送出的第一份大礼,在外价准备金大幅松绑之下,业者未来的汇率避险成本亦可望大纾压。

上述这项新作法,主要用于面临新台币汇率大升,使外价准备金不足冲抵时,特别盈余公积就能登场解燃眉之急。据了解,寿险公会已将最后的版本送抵保险局,目前保险局正透过公会全面了解业者目前的特别盈余公积状态。至于2026年接轨之后,保险局与公会已有默契,愿支持保险合约负债若产生保留盈余有利影响数,在经过保险局核准之后,亦可转列部分金额到外价准备金。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业者动辄变动外价准备金的计算方式,未来新制将走「申请制」路线,若未申请,或申请但未经保险局核准者,则采取旧制,在申请送出之前,业者必须经过内部风管会、董事会审议通过,而且一旦经过保险局核准,之后就不能再任意变更,除非保险局同意。

除了上述的特别盈余公积新规定之外,还有四大项新规定,包括外价准备金的固定提存率大幅拉高、冲抵率100%、准备金上限拉高、另外,准备金下限,在新制更直接降为0,亦即不设下限;另一方面,未来使用新制的业者,由于可100%冲抵汇损,因此就不必再进行传统避险成本额外提存或冲抵。

其中在固定提存率,根据新版规定,从每月国外投资的净曝险部位,提存0.06%,拉高提存率变成 0.1%,一年的总提存率也从0.72%拉高为1.2%。

至于准备金上限,计算方式变动亦相当大,原本以前一年度的国外投资净曝险扣除传统避险成本之后为基准的7.58%计算出准备金上限,现在新制则是以不扣除传统避险本金的国外投资总部位为基准的12.24%来作为准备金上限,至于两个比率的差异,和风险误差值有关,前者为5%(VAR 95%),后者仅0.5%(VAR 99.5%)。

对于上述的变动,知情人士指出,都是基于要把外价准备金的水库向上放大有关,才能发挥取代避险成本的功能,透过拉高变动准备金的水位,包括拉高提存率及可冲抵率,放大准备金水位的上限,使未来传统的避险成本能逐渐下降。相较于先前寿险业者每月得花超过300亿以上的换汇(CS)或无本金远期外汇(NDF)的成本,去年全体寿险业者的避险成本更高达3600亿,未来外汇责任准备金就担当冲抵损失的重责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