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04 12:21

《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

马晓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马可·波罗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成为西方人了解东方世界的一把钥匙,塑造了欧洲大航海和文艺复兴时代的中国观。他行走于东西方的传奇经历更成为一个引人入胜又扑朔迷离的故事母本,被演绎、被争论、被研究、被致敬,始终热门。今年是马可·波罗(1254—1324)诞辰770周年、逝世700周年。本书以《马可·波罗行纪》为故事底本,将来自史料、专著和论文的史实材料,通过巧妙的结构组织和富有现场感的故事讲述方式呈现出来。

《洞穴公案: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

秦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书中以中国古代的“管秋阳食人案”为原型,塑造了一场精彩的“朝堂辩论”。十四位虚构的古代人物围绕该案应如何判决激烈讨论,内容涵盖礼与法、世俗伦理与儒家统治、民间舆论与司法审判等价值冲突。通过对虚构案件的辩论,进而深入探究传统中国法哲学究竟可以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死、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这类司法审判难题,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诸多方面。作者大胆地将思想实验这种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尚很少见的方法运用于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颇具原创性。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

王汎森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公司

各种形态的历史,都可能提供我们意想不到的资粮。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的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启示,但除了期待历史帮助我们在特定事情上成功,同时也应强调,读史如何提升人们整体的心智能力——心量。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李贞德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求孕,求男,求好男;养胎,安胎,祈顺产。古代女性承担了生育的重任,却没有解释生育的权力。在男性书写的历史中,我们仍能从中挖掘温柔的力量。本书从中国汉唐之间生育文化入手,介绍求子、怀胎、分娩的方法,乃至避孕、堕胎的手段,藉由重建各种医方及其论述,说明中国妇科医学逐渐成熟的过程。接着,以乳母与产婆为范例,进一步探讨女性作为照顾者,乃至医疗者时,所面临的待遇、评价与挑战。最终,期望在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回顾女性参与生老病死的历史。

《同时代的北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文化生产研究》

刘岩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东北之为“北方”的历史,同时是它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业基地、文化工业基地和另类现代性前沿的历史。本书以当代文化生产为主要媒介,结合长时段视野,探究“北方”历史经验的同时代性。在这一探究中,东北既是区域辩证的对象,也是尝试以经验克服景观、由记忆解放想象的方法。

《宋元山水画之变——从环境生态看中国艺术史》

汪涤著,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跳脱出了传统艺术史的探索路径和方法,更偏重从环境生态的角度去从事中国山水画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全书从环境生态史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宋元时期山水画的演变为枢纽,展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书中的篇章不局限于宋元时期,还包括了关于环境生态美学及其艺术史研究方法、中国南北环境生态与山水画起源、宋以前环境生态与早期山水画、明清时期环境生态与宋元山水画的评价等内容。作者通过具体的艺术案例认为环境对人有着客观的塑造,人对环境也有着主动的表达。

《梁启超在饮冰室》

汪兆骞著,现代出版社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横空出世,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三十余年,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力图呈现梁启超自海外归国,住进天津自建寓所饮冰室后,直至辞世近十五年的生命状态。饮冰室是梁启超生命的最后驿站。全书以梁启超主要活动为主,其信札为辅,按年代编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梁启超的真实面貌和生命形态。

《诗艺情缘:〈红楼梦〉导引》

王怀义著,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本书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怀义为大众读者所写的《红楼梦》导引之作,围绕“诗”来阐释《红楼梦》里的“情”。全书不仅探讨了《红楼梦》作为诗化小说的独特魅力,还分析了其中诗歌与诗评的艺术价值,以及昆曲与小说的文化交融。同时,作者还详细解读了林黛玉的病情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以及贾宝玉作为女性悲剧见证者的角色形象。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定名“通史”,“通”之要义贯穿全书。作者把对租界的论析置于整个近代历史长河中,采用“纵观”和“综观”两种视野进行考察:纵观租界百年的发展过程、历史阶段,包括租界的开辟、扩展、收回的源流、脉络、走向、趋势,揭示各个阶段之间的特点、联系及其内在动因;综观租界百年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学、技术,重点探讨各租界的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司法制度、行政制度,进而剖析其特征,比较其异同。作者挖掘与利用大量以往未被发现的中、英、法、德、意文原始资料及各租界的土地章程、工部局年报等档案资料,系统地梳理出了中国租界百年发展演变的历史,同时补充、修正了国内外学界对租界问题的一些认知。

《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

阎海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崖边,渭水流域的小村庄,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区域,摇摆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干旱是常态。农人在这里因循节气物候,周而复始耕耘希望,定义着朴素的生存哲学。作者以二十四节气及农事活动互为经纬,用田野笔记的形式记录落谷有声,百年农业生产变迁、传统农耕人家的农事生活、乡村熟人社会的生活图景在书中一一展开。

《重构意义:乡村儿童生活世界图景》

李旭著,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乡村儿童生活世界”作为研究内容,以正安县安场镇、下寺村、瑞濠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作为田野点,运用“把自己作为方法”的理论方法视角,对居于其中的儿童生活世界展开民族志书写,描述不同类别乡村中儿童生活的往昔与今朝之样态,揭示乡村儿童生活世界在当下的现实遭遇及主体性危机,从地缘、游戏、文化及教育四个维度实现乡村儿童生活世界的意义重构,并描绘乡村及乡村儿童之未来图景。

《史之阙文:出土简牍与战国秦汉社会》

杨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在疏通出土简牍典籍文字与文本基础上,从出土简牍典籍所见战国秦汉史事的角度,整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与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梳理简牍典籍所述文献稀缺的战国早期史事,辨析秦汉时人对战国早、中期史事的“整齐化”处理,探讨简牍典籍抄本所见秦、汉时期学术图景,以及西汉诸王、列侯制度等相关史事,分析简牍游戏规则、民间信仰等多种记录所体现的秦汉时期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面貌,从而进一步揭示简牍典籍在战国秦汉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

《清代粤西诸子学研究》

郭玉贤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研究总结了清代粤西学者在诸子学这一领域的学术成就。清代粤西诸子学不同于清代行政区划的广西范围内的诸子学,而是根据清代的行政区划与诸子学研究实际,从文化的角度界定其研究范围,并有针对性地采用文献调查、文本细读、分类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清代粤西诸子学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相关学者进行评价。本书对清代粤西诸子学研究具有系统性、归纳性的意义。

《〈山海经〉通识》

沈海波著,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作者从地理、神话、祭祀、巫术巫医、天文历法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山海经》的内容,对《山海经》里的神话与历史逻辑做了深入的解析,还对《山海经》成书、版本和历史影响进行了全面论述,读者可以由此系统了解《山海经》的文本与内容。

《文明的命运:当东方遇到西方》

阮炜著,东方出版中心

古与今,中与西,文明研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历史研究或文化研究等,而是一种跨学科和比较性、综合性的学问。《文明的命运》一书借由中与西、古与今的对比和观照,展示出今日之中国全新的世界角色与担当,塑造了崭新的历史形象。

《汉语古音手册》

潘悟云著,中西书局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学术界汉语上古音研究最新成果的著作,包括前言、凡例、正文、附录及索引。前言中阐释了古音构拟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方法。正文收录从先秦两汉的古籍中整理出的18887个上古用字,包括主要的异读用字,字头基本上按《广韵》收录,《广韵》之外的字酌收《集韵》《说文》和《玉篇》用字(于附录集中标注),以声符统摄字头,声符以拼音排序。字头编有流水序号,后列中古音和上古音,中古音列有反切、声、韵、调、等、呼,上古音包括韵部和构拟音标。每个声符中的上古音按上古韵部及其主元音、松紧、韵尾相聚。需要说明的问题作为字头的脚注。后附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