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 环球网 ( ) • 2024-06-04 22:45

最近,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当地的乡村博物馆群矩阵又添新成员——位于大汤坞新村的茅湾里陶瓷艺术馆。接下来,这里每周将至少举办两场非遗体验教学活动,致力于打造成为公众欣赏、学习和交流陶瓷艺术的平台。

与该馆毗邻的,是全国首家以印纹硬陶为主题的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于去年底开放展览。在学界,有“一部陶瓷史,半部在越地”之说。2006年,作为越国时期重要的民用窑生产基地,茅湾里窑址跻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说,博物馆将印纹陶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艺术馆则更侧重创新演绎,彼此交相辉映。

进化镇有美丽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底蕴更为动人心弦,这里是“一文一武”布衣都督汤寿潜、民族英雄葛云飞的故里。而以印纹陶博物馆为核心,围绕其间的还有该镇辖内的6家乡村博物馆和文化馆,通过党建联建机制,组团形成了“非常6+1”农文旅共富工坊融合链。

走进欢潭村的欢禧咖啡,这里原为江南织造厂,通过产业招引被赋予新生命,不仅装饰别出心裁,更成为集党建引领、便民服务、文化引导等于一体的“红色驿站”,回乡创业者便是村里的年轻党员。

进化镇党委书记顾欢军介绍,5年来,该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相继投入3500多万元修缮42处古建筑,并且在萧山率先出台文物古建村社的运维管理机制和奖励补助政策。在他看来,保护这些文物古建和优秀文化,关键在于活下来、火起来,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近年来,进化镇将人文触感深度融合进村咖、农文旅产品、宋服体验等业态中,通过时尚化、创意化的演绎吸引游客。比如,在欢潭村,宋韵文化映照在忠义岳家军的巡演中,将历史故事演变为具体场景;在太平桥村,废弃的蓄水电站摇身一变成为悬崖咖啡屋,自然生态与机车文化跨界联名,成了彰显“潮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没有围墙的乡村文博群落,正成为进化镇的“引流神器”。该镇因势利导,计划以此为载体,将本土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村落风貌等“打包”,融合“共富工坊”的农特产品、文创设计,把“流量”变“留量”,让乡村左手书卷气、右手烟火味,走出一条人文乡村、艺术乡建的共富路。

数据显示,得益于一众新业态的落地,2023年,进化镇旅游接待人数超过23万人次,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27.9万元,同比增长九成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