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06 06:56

原创

什么?成年后近视度数还有可能加深?成年后近视度数就稳了吗?

许多人认为似乎只有小孩子的近视度数才会上涨,成年后度数就会趋于稳定。

事实上,有些人在30岁、40岁后近视度数依然在涨,一不小心成为了高度近视。

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越来越多的成人也出现在门诊中,为越来越深的度数忧心忡忡。

新华医院眼科疾病诊治中心医生透露,成年并不是度数增长的结界,不是说到了这个点就被按下了停止键。特别是高度近视的人,近视的加深是伴随终身的,只是相对缓慢且度数增加有限。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全面检查。

这些都是高度近视的帮凶

爱眼日,专家们呼吁,高度近视的人特别要警惕,虽然是小病,不过不容小视。

眼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等效球镜度数为600度及以上,就属于高度近视了。

而且,高度近视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到2050年全球将约有10亿人口患有高度近视,而我国又是高度近视的高发国家。不仅如此,高度近视的患病率趋于年轻化,国内研究显示7岁前高度近视人群占比0.2%,16-18岁高度近视占比升高至15.1%。

高度近视的幕后帮凶是?

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父母近视的子女患有高度近视的概率54%,父母无近视的子女患有高度近视的概率为23% 。父母高度近视的子女,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且进展较快

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电子产品,长时间不间断的使用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使得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近视不断加深。

另外,过度近距离工作、户外活动较少都是高度近视的帮凶。

高度近视的进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与年龄段以及生活习惯等均有关。进展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高度近视进展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不呈直线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近视的增长较快。因此在这段时期里,家长和孩子都应该高度重视眼睛度数的变化,每半年或一年去医院做一次正规的眼科检查。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阻止高度近视进展

有人会说:“高度近视嘛,做手术就好了呀!”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不是。

需强调的是高度近视老年人群会出现病理性近视的改变,例如:豹纹状眼底、漆裂纹、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等;当出现这些病理性改变时,需及时至医院进行随访。

所以对于高度近视的人群,更需适当用眼,合理饮食。例如减少持续近距离工作,多增加有氧运动,减少熬夜,少食甜食。

目前针对高度近视的人群,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案进行脱镜:隐形眼镜,角膜屈光手术以及ICL手术。这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均可让高度近视人群脱镜,并且改善生活质量及外观。但具体使用何种方案因“人”而异,因“眼”而异,必须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以及与医生的充分沟通,最后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隐形眼睛不是我们所说的“网红日抛/月抛”,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正确的验光和试戴后佩戴,与此同时佩戴硬性隐形眼镜对于角膜的损伤更小。

高度近视做完“手术”后,近视及其并发症就解决了?答案“当然不是”。

不管是“激光手术”还是ICL(眼内植入晶体手术)都只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状或将“眼镜”植入眼内,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并非“治愈”近视。矫正近视度数的过程本身与视网膜无关。高度近视成年后度数增加逐渐放缓,但眼轴增长对视网膜的牵拉将导致视网膜疾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高度近视?

虽然高度近视具有遗传倾向,但也不是攻不可破。后天努力也可弥补一部分先天不足。坚持“少看、多动、定检查”三大原则,具体如下:

①科学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最好保证环境亮度适中,持续使用40分钟后,眺望远处10分钟,主要目的在于让眼睛不要一直处于肌肉紧张状态。

②增加户外运动:对于青少年而言,增加户外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近视的发展。但也要避免一些剧烈运动,包括篮球、足球、跳水、蹦极以及潜水等,其会导致眼内压力发生变化,进而使薄弱的视网膜发生病变。

③定期门诊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干预处理,维持良好的视功能。其中安全无创检查项目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B超,眼轴,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及OCT),必要时可行更多有创检查以判定疾病的活动性。

爱眼日福利来啦!

增强全社会爱眼护眼意识,新华医院眼科疾病诊治中心将开展《“睛”彩人生从小呵护,美好“视”界为老守护》主题义诊活动。

NEXT

科普作者

新华医院眼科疾病诊治中心 郭敬丽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