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06 13:52

(中央社记者黄旭升新北6日电)环境法律人协会今天表示,淡北道路使淡水河失去大片绿地,是景观、休憩、气候变迁的损失,盼放弃淡北道路,等淡江大桥完工后再评估交通需求,为市民保留一片绿色廊道。

对于环保团体诉求,新北市政府表示,会依环境影响评估决议,善尽打造人本环境与推动大众运输的责任。

环团今天在市府市民广场召开记者会指出,争议25年的淡水河北侧道路(淡北道路)开发案,今年2月开工后,淡水河北侧绿色廊道已一片狼籍,呼吁市府放弃淡北道路,为市民保留完整的湿地及城市绿肺。

律师张誉尹表示,律师团针对环评审查结论中的程序、实体争点、生态、水文与空气等调查待厘清事项,于2021年3月对环境部、市府新工处提出行政诉讼,于6月5日言词辩论终结,将于7月11日一审宣判。

淡水竹围地区居民魏伯任表示,树梅坑溪下游的生态美景面临破坏,市府舍弃已有都市计划的拓宽台2线,坚持施做新的淡北道路,却不断追加工程费用,此举并不会比拓宽台2线方案还要便宜。

「全球绿人之友会」理事李春祥表示,淡北道路台北市端出口匝道只有1个车道,只是将塞车路段从台2线移至台北市北投区,造成当地塞车,甚至影响救护车,不能作为救命道路。

淡北道路行政诉讼案律师张智钧表示,环评漏列空气品质、防洪规划,使环评委员资讯不完全。369次环评审查大会的环评委员,未实质讨论争议点就作成处分,违反合议制精神,应予撤销环评。

环团表示,淡北道路独厚来自淡水小客车。对此,新北市府新建工程处副处长李仲昀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表示,淡北道路并非鼓励私人运具,而是创造足够的路幅空间,结合票卡起迄点,掌握旅客习性调整公车路线、班次,以活化公共运输,交通主管机关都有以科学方法预测,确认交通效益。

李仲昀说,行政诉讼过程,法院慎重开了12次程序庭与最终言词辩论,市府有责任依照环评报告书执行环保措施,为环境尽公共运输与人本环境的最大决心。

李仲昀说,依交通模拟至民国130年的交通需求,若拓宽台2线,依旧会塞车。交通部公路局也评估,采取外环道路,解决疏导通过市区的车流,才会避免塞车。至于工程经费上升,主要是近年缺工、缺料导致,除了原物料上涨,有时候有钱还不一定叫得到工人。(编辑:李锡璋)11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