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_新华网 ( ) • 2024-06-09 15:44

  新华社杭州6月9日电 题:扎根人民,共赴山海——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见闻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日前,以“做人民的学生”为主题的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2024年第二期在浙江台州落下帷幕。数天行程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48位作家和13位文学名刊名社编辑来到台州,先后参访了一江山岛战役遗址、大陈岛垦荒纪念碑、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村等地,聚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等主题,感受人民生动实践,发掘鲜活故事。

  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表示,做人民的学生,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是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作家要做人民的学生,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与火热的生活同频共振,把人民当作最好的老师与榜样,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辽阔的东海之上,一江山岛见证了一段重要的红色历史,给所有到访的作家们留下深刻印象。1955年1月,人民解放军海军配合陆军、空军解放一江山岛。在参访一江山岛战役遗址的过程中,军旅作家石钟山表示,英雄的故事像涓涓的溪水注入心田,汇聚成创作的力量。

  大陈岛上,作家们在思归亭、甲午岩、垦荒纪念碑间追寻着红色印记。“作家是时代的眼睛,人民的生活给了我巨大的启示和鼓舞。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融入到创作中,努力写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浙江网络作家蒋话被大陈岛垦荒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

  台州的山海自然美景和经济社会发展面貌,让辽宁省作协副主席鲍尔吉·原野印象深刻。“蒙古人对海有着无限的向往,因为大海总给人无限的想象。”作为一位蒙古族作家,他表达出此次“奔赴山海”的激动心情,“文学创作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描绘大地和人民、表达作家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6月初的临海古城,烟雨朦胧。站在江南长城上,远眺这片古老的土地,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阎真深有感触地说,台州府城墙保留至今,让人感受到台州人民性格的坚韧,“江南长城不仅是一道防线,更是戚继光和当地人民抵御外侮、保卫家园英勇事迹的见证”。

  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村是一个集杨梅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特色村。望着眼前挂满枝头、即将采摘的东魁杨梅,诗人刚杰·索木东动情地表示,广大作家需要多深入这样的生活现场,记录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描绘绿水青山间的乡村振兴图景。

  在《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看来,作家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深刻理解时代精神,敏锐把握时代新变,将个人创作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努力锤炼再造生活的能力,往深处写,往更远处写。

  “‘做人民的学生’,要做到深入了解并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青年作家王亦馨一直深入体验生活,做过饲养员,当过网约车司机、实习医生……她认为,作家不仅是讲述故事的人,更是生活的记录者。

  活动周期间,中国作协还联合当地开展了“名编面对面”“文学一堂课”等文学活动,在与同行师友及大众读者的交流过程中,体悟时代变迁,汲取创作养分。正如作家代表、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所言,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有认同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在情感上和创作中更加贴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