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 - 环球网 ( ) • 2024-06-11 09:28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台湾近年来已经从“科技岛”变成一座“垃圾岛”。岛内媒体评论称,称霸全球的“护台神山”台积电与垃圾山为邻的画面,看在国际人士眼里是何等讽刺。

台湾垃圾堆积情况到底有多严重?据台湾《联合报》6月9日报道,有关团体根据卫星影像及实地走访估计,全台至少存在100座垃圾暂置场,其中60处距学校不到两公里,8处邻近水源保护区,有的因长期堆积已达二三层楼高,飘出阵阵恶臭,成了台湾最不堪入目的“景观”。台环境部门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台打包的暂置垃圾达84万吨,近5年来岛内一般废弃物总量已从983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131万吨。一座座垃圾山遍布全台,被嘲讽为“台湾新百岳”。

以对岛内经济来讲至关重要的新竹为例,多年来矗立在新竹重要水源头前溪中上游的竹东垃圾掩埋场里,仍有9000吨垃圾待处理。新竹清华大学团队经采样分析发现,头前溪底泥镍含量超过岛内底泥质量指标,生物毒物分析更发现肾脏细胞“死得很惨”,恐通过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台湾科学园区同业公会秘书长张致远称,问题在于当局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虽然新竹在兴建焚化炉,努力解决垃圾问题,但实际上当局提供的垃圾处理能力就是赶不上垃圾增加量。他以晴空汇大火为例称,事发后台行政机构才承诺要拨款7亿元新台币给新竹改善消防设备,“这不就代表政府根本不是没资源,而是事先不投资吗?”

台湾联合新闻网9日称,烧不掉、埋不了的垃圾越堆越多,成了环境的不定时炸弹。新竹县就有新丰、竹东二处掩埋场共暂置22万吨垃圾,其中2万吨已暂时打包存放,但新丰掩埋场5年来自燃火灾高达71次,让周边居民和处在下风处的新竹科学园区(竹科)叫苦不迭。“很讽刺,我们在竹科的‘护台神山群’上班,却要与垃圾山为邻。”新竹一名黄姓工程师表示,新丰掩埋场就在竹科的上风口,这两年不断有火情造成空气污染,5月发生废木材堆置场火灾,连续一周的空气中都是烧焦味,很多同事家中长期不敢开窗。

“一个新竹,两个世界”,新竹县竹北市尚义里里长曾福说,该里2000多人与新丰掩埋场仅一线之隔,长期以来深受其害,早年垃圾水污染井水,后来有自来水,又受垃圾臭味、火灾空污之苦,天天被迫开冷气很耗电,蝇虫也满天飞,每年都要争取经费买黏蝇板及小区消毒。新丰乡公所也表示,自成立近30年来,垃圾几乎有进无出,掩埋场收的是全县一半垃圾量,长期堆置确实无奈,尤其堆放6年以上的旧垃圾会产生沼气,很容易引发自燃。竹科年产值高达1.6万亿元新台币,新竹清华大学环科所所长周秀专直言,“科技之都不应该如此”,民众每天都要喝水,但供应大新竹饮水的水源上游却遭到严重污染,是对民众身体健康的一大威胁。

针对岛内的“垃圾山”,台环境部门负责人彭启明回应称,垃圾问题需要当局与地方齐心协力处理,将升级全台24座焚化炉、新建5座焚化炉,最快2036年能完全处理。新竹市环保服务业人员陈文卿10日撰文称,彭启明的话意味着至少要12年才能将这些垃圾山完全处理掉,“大家必须再忍受12年的脏乱污染吗?对于号称将成为AI科技岛的台湾,实在不怎么光彩”。文章称,彭的说法仅针对既有“垃圾山”的移除,建立在垃圾堆积量零增加的假设上,即目前每天产生的垃圾都能有效处理,“而这样的假设实在是太乐观了”。

《联合报》9日评论称,面对岛内令人难堪的“垃圾百岳”景观,彭启明的表态不禁令人怀疑,如果“彭公移山”还要再等12年,那说好的“行动创新AI内阁”呢?赖清德上任时,将“新内阁”定位为“行动创新AI内阁”,但各地垃圾山不时自燃,排放浓烟、毒气,孳生蚊蝇、潜藏疫病风险,受害的居民要闭门窗、戴口罩度日,无不期待早日消除这些毒瘤,若要让民众再等12年,横跨三个台湾地区领导人任期,“这是有行动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阁’吗?”文章称,民进党执政8年,“垃圾百岳”越堆越多,当局环保官员似已习以为常,殊不知火灾空污严重戕害民众健康,是让台湾“科技岛”颜面扫地的不堪情景。正是民进党当局调度失灵,无力处理垃圾,放任废弃物产量逐年攀升,才使台湾沦为“垃圾岛”。(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