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虎嗅网 ( ) • 2024-06-11 14:5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ID:yuangg173),作者:元淦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尔滨”在网络上爆红。转眼间已是初夏,这个端午假期,我到了哈尔滨,还去了同属黑龙江的大庆和齐齐哈尔。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把文旅产业视为重要的经济增量,东北当然也不例外。然而,从我的实际感受来看,东北(最近几年我也去过好几次东北)的旅游体验还是有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譬如一些景区在节假日的旅客运输效率不高,一些景区内的景点动辄关门不开放,在已收了门票的景区内部随意设置以“体验”或者“展览”为名的收费点等等……

6月10日,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内的历史展览馆大门紧锁

前面提到的这些情况,我不一一点名了,我这篇文章只详细讨论一个细节,东北的许多博物馆、纪念馆、规划馆之类的文化场馆,开放的时间太短了。

这些年,全国都兴起了文博热。多数地区,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主流开馆时间是9:00~17:00,停止入场时间是16:00或者16:30。这个时间其实已经不算长,外界关于延长文化场馆开放时间的呼吁也不少。但在东北,大多数文化场馆的开放时间比全国平均时间还要短。

这次我去的包括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内的好几个博物馆,闭馆时间都是16:30。实际上在东北,往往到了16:10左右就开始清场,实际开放时间就更短了。

还有些文化场馆,关门时间是16:00,停止入场的时间是15:30,大庆博物馆旁边有个规划馆,平时的开放时间就是这样。我想顺路去看看,结果3点出头这规划馆就关门了。原来,端午假期规划馆缩短开放时间,3点钟就停止入场,3点半就清场了,而且这个调整没有在公众号通知,直接贴在场馆门口。节假日期间,一些地方的很多场馆都延长开放,大庆规划馆却反其道而行。

大庆规划展示馆门口的开馆时间调整通知

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布展水平是一回事,但开放时间本身就是态度问题。东北的冬季寒冷漫长,白昼很短,场馆在冬天开放时间比别的地方短,可以理解。然而,高纬度的夏天白昼比一般地方更长,晚上的天黑时间都到七八点,四点左右关张就实在早了点,游客很多时候安排行程,也很尴尬。其实,在东北这样的地方,很多文化场馆的开放时间至少应该分冬夏两个时刻吧。

博物馆基本上是公立的。博物馆开放时间短,其实也是对东北体制内单位工作状态的某种折射。2021年秋天我在沈阳,路遇一个地块征收的指挥部,办公时间如下图:

沈阳某征收指挥部的办公时间(图摄于2021年9月)

当别的地方都在抱怨996的时候,沈阳的一些单位已经实现了一天只工作五个半小时(还不知道这五个半小时的工作状态究竟如何),这种状态也确实太“遥遥领先”了一点。

体制内单位的这种“佛系”,也传导到体制外。在东北,一些连锁的五星级酒店,服务设施的营业时间也比关内短很多。仅以泳池为例,国内星级酒店一般的营业时间大多在7:00~22:00,有的甚至可以是6:00/6:30~23:00,但东北有的酒店是9:00~21:00。

大庆的喜来登就是如此,更离谱的是,我有个朋友在酒店泳池更衣室,比21点晚待了几分钟,服务人员未经检查居然直接关灯锁门,把人关里面了。东北澡堂的服务宾至如归早已成为网络传说,但五星级酒店毕竟是更多商旅客人的选择,这样的服务质量,能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这些年来,舆论场上有很多关于东北衰落的讨论,我也始终认为,东北的衰落是多因性的,而且的确有很多客观原因。

但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东北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和关内尤其是南方的差距,确实太大了。

东北整体是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的状态,社会整体激励不足。前文所述的种种,都是全社会“躺平”的外在表征。我并不认为“投资不过山海关”纯然是体制和营商环境的问题,但工作时间短、行政效率低、办事流程长、服务意识差,肯定是东北招商引资的减分项。

现在,全中国经济增速都在放缓,越来越多的人也觉得没必要那么“卷”,这是正常的。但无论对于游客还是投资客,东北还是显得过于地“躺”,过于地“佛”了。其实,对于这种松弛的状态,我个人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评价。全社会都慵懒和从容,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然而,如果东北真的要振兴经济,发展文旅,这种状态恐怕的确不太行。

内文图片均由作者供图,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ID:yuangg173),作者:元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