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11 16:34

去年3月22日,设计软件巨头Adobe宣布推出名为“萤火虫”(Firefly)的创意生成式AI工具,加入了如今这场AIGC狂潮中。一年时间过去后,Adobe加码AI也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累计上涨超过20%。眼见着AI带来的收益如此惊人,Adobe似乎准备在“All in AI”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了。近日,Adobe方面对隐私条款进行了一次备受争议的更新。

在全新的隐私条款中Adobe声称,“我们有可能以自动或人工方式访问你(创作)的内容,并且可以免费访问受保密协议保护的作品”。此外,如果用户不同意新的条款,该公司将把用户锁定在其服务和应用程序之外。这也就意味着,除非同意新的条款,否则用户将被限制使用相关服务。

Adobe的这番操作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因为新的条款不仅意味着用户基于Adobe软件创造的内容可能会被用于训练AI或是进行内容审查,甚至Adobe还能穿透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保密条款。以至于大量的设计师、导演、艺术家在社交平台公开呼吁抵制Adobe,面对用户的指责Adobe就坐不住了。

仅仅一天之后,Adobe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回应称,该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旨在透明化操作。该发言人还进一步解释到,Adobe访问用户内容的目的包括提供一些创新的云端功能,比如Photoshop Neural Filters、Adobe Express中的Remove Background,以及对违规内容采取行动。但值得一提的是,Adobe方面并未明确否认不会使用用户的内容进行相关AI训练。

没错,这一次Adobe对嗅探用户内容给出的理由是监测违规内容,就好像2022年苹果推出iCloud照片检测功能、通过强行扫描用户iCloud照片库的方式来实现对儿童的保护一样。不得不说,Adobe的理由确实堪称冠冕堂皇,并用这种方式巧妙地获取了用户的海量数据。在外界看来,Adobe此举或是希望获取用户创作的内容,来训练自家的Firefly Image模型。

目前,Adobe Firefly其实有着大量的竞争对手,抛开Stable Diffusion等开源产品不谈,OpenAI旗下也有DALL-E 3。因此Adobe显然有着强烈的动机去迭代Adobe Firefly,毕竟后者作为一款付费产品,如果不能保持体验上的领先,用户必然会弃它而去。但是收集用户数据来训练自己的模型,这其实是全球AI厂商都在做的事情,只是Adobe这次的操作有些出格。

不过即便大家都这么干,为什么此次Adobe的用户反应如此激烈呢?当然是因为Adobe的“All in AI”对于专业人士极为不友好。Adobe“全家桶”之所以会被称为生产力工具,除了本身出色的产品力之外,较高的上手门槛也使得用户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才能使用诸如PS、AE等产品,甚至熟练使用Adobe“全家桶”就和熟练使用英语一样是一项技能。

上手门槛的存在固然保证了Adobe在生产力领域的市场竞争力,用户为了维护自身的竞争力也会不自觉地成为其产品的忠实用户,但结果就是除了CorelDRAW之外,Adobe几乎再无一合之敌。然而Adobe的专业性也限制了该公司赖以生存的订阅服务,毕竟一款价格昂贵且难以精通的软件,自然只有需要用它来挣钱的人才会购买,普通用户大概率只会去用盗版。

Adobe Firefly的出现,就极大降低了普通用户使用Adobe相关产品的门槛。以大家最熟悉的Photoshop为例,在最新的Firefly Image 3模型加持下可以做到以图生图,用户不必反复调整提示词,而是可以提供图片将其作为指南、帮助AI生成所需的图片。而Adobe Firefly的“生成背景”也让用户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抠图,直接在工具箱里一键就能实现不同背景的切换。

飞速进化的Adobe Firefly很快就让“PS大神”这个头衔不再值钱,势必就会让此前因为相关技能不够、而放弃使用这类产品的消费者转而购买订阅服务。有了Adobe Firefly,普通用户也就迅速拉近了与专业用户之间的差距,这对于靠Adobe软件来赚钱的专业人士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摆在这些专业人士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情景,使用Adobe软件意味着要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贡献给Adobe,并且无疑会帮助Adobe Firefly进化,让自己离失业更近,可如果拒绝使用Adobe的软件,恐怕现在就得失业。如此一来,这些专业人士当然就要在社交平台大声疾呼,并逼迫Adobe退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