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 ( ) • 2024-06-12 04:42
王毅表态要加强金砖合作 是来拉垫背的? 2024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前左)在俄罗斯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
路透社图片

近日有消息传出,即将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将就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援助俄罗斯的行为,对中国小型银行发出警告。而中国外长王毅日前在俄罗斯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时高调表示,金砖国家应充分发挥"大金砖"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效果,形成新型多边合作机制。王毅为什么急于表达这种姿态?这种表态的实际意义何在?

在王毅的这个表态之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压力不仅来自于七国集团可能对中国小型银行发出警告的消息,传闻多时的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信号也越来越强烈。上周一,欧盟官员已经通知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要做好在7月4日加征临时关税的准备。而更早时候,美国已经在5月宣布将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关税从25%升至100%。虽然目前,美国市场上还看不到中国生产的电动车。

拉来垫背的

这些消息表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近期正经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王毅此时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上表示要加强金砖国家的合作,让外界引起了警惕。

路透社在相关报道中强调,金砖国家的合作主旨就是为了对抗西方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该组织在最早阶段的成员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五国,今年初由于埃及、阿联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亚加入,金砖国家进一步扩大。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谢田对记者分析说,中国希望加强金砖国家的合作,并且有不同阶段的目标,“长远的规划看,应该是为了能和西方的经济体系和世界贸易组织分庭抗礼;短期来看,似乎是为了在受到制裁的情况下能继续发展经济。”

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则指出,王毅的这种表态显示出中国政府的焦躁心态,“马上会面临欧洲和美国高关税的抵制,不但会影响到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发展策略,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中共政权的稳定性,”所以中国是为了拉这些金砖国家来撑腰、来垫背。

被称为“金砖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首次提出“金砖”概念。这些年,奥尼尔在不同的国际会议上仍然积极倡导金砖国家的成就。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媒体也多次在相关报道中强调,扩容后的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并且,王毅在周一的讲话中开篇就提及,金砖国家占全球人口近一半、全球贸易五分之一,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七国集团。

金砖国家外长会议2024年6月10日在俄罗斯举行(路透社) 金砖国家外长会议2024年6月10日在俄罗斯举行(路透社)

并不会太有效

但外界对金砖国家合作的实质意义仍有很多质疑。王维正分析说,金砖国家能走在一起是因为有公约数,“现在金砖的九个国家共同的出发点是希望能集体在全球事务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金砖国家内部关系还有很多问题,“它的结构还相当松散,而且成员国之间还有相当多的冲突。”

值得提及的是,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创始国的印度,与中国在边界问题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2020年,双方在拉达克(Ladakh)东部地区发生边界流血军事冲突后,到今年2月已经举行了多达21次的军长级谈判,但至今仍没有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而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虽然自俄乌战争以来,两国的经济合作比此前一段时间有显著加强,但双方在这种合作中的矛盾也显而易见。据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报道,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Power of Siberia-2)大型天然气管道协议目前已经陷入僵局。莫斯科认为,北京在价格和供应量上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

谢田分析说,金砖国家之间实际上的共性并不多,没有太多真正有机的、互利的联合,“比如中国和印度,在政治上、战略上很对立。中国和印度实际上是处于竞争的一种情况,供应链、产业链离开中国后,很多(企业)都跑到印度、越南这些国家去了。”他强调,金砖组织成员国实际上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争夺市场和投资。

谢田认为,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因为俄乌战争的背景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这是因为欧美对俄罗斯进行封锁,所以原来那些来自欧洲的工业品,包括汽车、电子产品等,俄罗斯拿不到了,它只能从中国拿到,而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但他强调,中俄之间的这种合作还是取决于俄乌战争的进程。

独立学者、总部位于纽约的智库美中国际商务高级研究院院长夏善晨也认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是取决于现实的需要,“比如说,中国的油气供应问题很大,它就会对俄罗斯的依赖性会高一些;反过来,俄罗斯对中国对它的支持有更多的依赖性,它对中国也会有更多让步,”这就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关系,相辅相成,所以中俄之间合作发生变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2024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左)会见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美联社图片) 2024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左)会见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美联社图片)

抱团取暖

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对俄罗斯提供支援的做法,一直受到西方的警惕。这次七国集团将对中国小型银行提出警告的消息,是西方首次对中国采取明确的行动。但上述消息也指出,七国集团可能不会在峰会期间就对中国采取惩罚措施,包括限制中国银行参与SWIFT国际支付体系,或是切断其获取美元的管道。

夏善晨指出,这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因为中国更需要与国际社会的合作,特别是金融,与美国的SWIFT在中国的合作。在目前的压力之下,中国应该放弃自己固有的观念,应更多与世界合作。”

但夏善晨补充说,七国集团虽然发出了警告的信号,但具体能做到哪一步还难以预测。因为七国之间也有统一性的问题,七国是否能真的联合起来制裁中国则有待观察。例如德国,可能考虑到与中国的关系,在行动上或许也会有松动。

记者:王允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