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6-13 02:02

动作心理学,我们也称之为行为语言,它是隐藏在表面语言下的真实的语言。

我们说某个人表面热情,就是他其实在不知不觉间展示了自己对某些事情默然的一面,尽管他嘴上说着很喜欢。

那么这种技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最简单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是我之前街上加的一个女生。

在加上微信之后我自然的邀请她去喝一杯奶茶,在这一过程中我先从打扮上夸奖了她很有气质,随后坐到奶茶店里我开始跟她讲述我当奶茶店员的一些趣事,在这一过程中我很自然地从桌子的对面坐到了她的旁边,这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但当我聊到星盘的类似内容事,尽管女生在应和我,但下意识的身体后倾并且双手抱胸,我就明白了她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转移话题之后邀约她去别的地方,也顺势完成了一些进一步的身体进挪。

语言可能会撒谎,但行为是诚实的。

一般来说,喜悦和欢乐表现在脚上,紧张和恐惧表现在手上,拒绝和接受则表现在身上。我们的面部表情可以直接反映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而越细微的表情就越能说明你此刻的心理状态。然而,通常这些微妙的表情很难被察觉,但是一些明显的肢体语言仍然能够揭示很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解读肢体语言。

第一点,不同的体态代表不同的心理反应。一个人如果是外放的,心理情绪饱满,积极阳光的,那么呈现出来的体态一定是舒展的,会把胸挺起来,腰背挺直。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良好时,他会把自己比较脆弱的部分(胸和腹)展示出来,以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对外部环境的接纳。

而当一个人心理状态比较差时,就会选择蜷缩,佝偻,手臂抱胸前等姿势。因为心理状态差时,人就会感觉乏累,体型也表现出慵懒,没有安全感,就会有很多类似手抱胸前的姿势进行防御。当一个人内心感到自卑、情绪低落、承受巨大压力时,他的走路姿态通常是含胸屈背、碎步行走。

第二点是肢体对外界具有本能反应。人和动物一样,在与外界环境相处时,遭受压力或遇到危险时,会出现本能反应,如逃跑、战斗。而在聊天中我们需要解读的是逃跑这一行动,通常表现为缩肩屈膝、左右摇晃、手部冰冷、双眼无法聚焦。这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你并没有吸引到他,她下意识的想要离开,而在没离开之前,你就要抓住这一时间即使调整策略进行攻略。

第三点是肢体自我安慰。揉手、抖脚、摸后脑勺、摸脖子、撩头发等肢体行为都是典型的自我安慰。当人处于压力下时,第一反应就是保护自己身体最脆弱或曾受过伤害的地方。人们通常通过保护自己的脆弱来确认自己的安全。这时,我们需要一些自我安慰的动作,就像孩子在遇到惊吓时会拍打胸口说“不怕不怕”,这是我们自己照顾自己的方式。因此,如果有人出现以上动作,可以解读为他们可能处于惊吓或害怕的状态。

第四点是肢体语言,它告诉我们这是我的地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大部分人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一旦有陌生人突破了边界,我们会感到不舒服。

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小技巧,如果你想确定你们的关系进展到哪一步了,你可以在喝奶茶的时候将奶茶放到靠近她身边的位置,如果她拿开了,那就说明你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

一般来说,握手和抱胸都是缺乏个人空间的表现。握手有力且喜欢把手放在对方上方的人比较强势,喜欢控制别人。如果一个人经常采用翘二郎腿,说明他可能对他人比较抵触。在相处的过程中就不要太过急切。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肢体反应必须在具体情境下进行。虽然肢体语言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的手段,但它不能成为直接证据。需要其他证据来验证。很多人认为摸鼻子就是撒谎,把手放在口袋里表示不感兴趣,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凡事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而不是背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