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日报 ( ) • 2024-06-13 13:28
2024.06.13 11:52
图为日本国旗和朝鲜国旗。【照片来源:中央图片库】
图为日本国旗和朝鲜国旗。【照片来源:中央图片库】

据调查,朝鲜和日本最近在蒙古进行了接触。朝鲜公开宣称拒绝与日方进行任何接触,但私下里却举行了秘密会面,这被解读为朝鲜试图在经济和外交上寻求突破。  

本月12日,据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朝鲜和日本人士上月在蒙古举行了会面。熟悉相关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据我所知,两国上月中旬在蒙古乌兰巴托附近见过面”,“朝鲜由侦察总局和赚取外汇的相关人士等3人参加,日方由重量级家族出身的政治家作为代表团的一员出席”。 

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双方原定于上周末在内蒙古再次会面”,但两国之间的接触是否按计划于上周进行尚不清楚。对此,有观测认为,本月6日至7日各国举行了讨论东北亚安全的“乌兰巴托对话”,以此为契机,朝日可能会见面,但朝鲜没有派遣代表团。 

此次朝日接触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朝鲜3个月前公开表示不会与日本打交道。朝鲜劳动党副部长金与正3月25日介绍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尽可能早的时间”提议举行首脑会谈,似乎表现出了兴趣,第二天就立即表示,“日本没有勇气改变历史”,“将回避和拒绝与日本的任何接触和交涉”。三天后,朝鲜外相崔善姬还表示,“朝日对话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有分析称,当时朝鲜实际上是以首脑会谈为条件要求日本不要提及无核化问题和绑架问题,但日本坚持“解决绑架者问题是最优先项”的立场后,朝鲜突然改变了立场。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月27日在首尔钟路区青瓦台举行的第九次韩日中首脑会议联合记者会上公布了会议结果。【照片来源:韩国总统室摄影记者团】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月27日在首尔钟路区青瓦台举行的第九次韩日中首脑会议联合记者会上公布了会议结果。【照片来源:韩国总统室摄影记者团】

但朝鲜最近却在第三国与日方举行会晤,从侧面反映出朝鲜正在为突破内外困局探索各种方案。看似迫切需要朝日首脑会谈的日本却没有按照朝鲜的预想行动,所以朝鲜暂时后退一步,但在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只好再次握住了日本递出的橄榄枝。对此,岸田文雄首相今年4月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也表示,“当局正在就朝日首脑会谈进行讨论”。  

根据情况,不排除两国间的讨论取得快速进展的可能性。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访朝(2002年和2004年)或日本绑架受害者调查-解除对朝制裁达成协议的《斯德哥尔摩协议》(2014年5月)也在没有仲裁者的情况下通过“直接交易”达成。  

此次参与在蒙古接触的两国代表团也备受关注。朝鲜方面出席的不是外务省人士,而是由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国务委员长)亲自指挥的谍报机构侦察总局相关人士出席。这也可以解释为金正恩亲自负责。但专家们认为,朝鲜派出侦察总局有关人士,应该看作是不把日本人被绑架问题列入议题的意志。实际上,侦察总局是负责对韩、海外工作的部门,与日本人绑架者问题不无关系。 

朝方代表还加入了负责为朝鲜赚取外汇的人力,这也很不寻常。有观测认为,这可能是朝鲜国家保卫省要员为了洗刷身份而编造的头衔。 

而日本政府之所以在代表团中包括政治人士,可能是因为可以与岸田文雄首相进行直接沟通的代表将面对朝鲜。也就是说,日本正在认真地与朝鲜进行对话。  

庆南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教授林乙出(音)表示,“日本政府基本上认为,日本绑架者问题和韩美日合作很重要,但有必要独自对朝鲜产生影响力”,“朝鲜的立场来看,似乎也希望调整韩美日军事演习的程度,或有保护日本国内朝总联权益的需求”。 

据悉,两国今年年初主要通过北京联络,这次在蒙古见面也值得关注。朝鲜驻华大使李龙男今年3月还直接表示,“日本驻华大使馆相关人士一直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接触”。  

专家指出,即使在中朝关系比较顺利的时期,朝鲜也一直不愿意在中国的“眼皮子底下”与第三国接触。实际上,2014年时任外务省副相李龙浩与美国国务院前负责不扩散和裁军的特别助理罗伯特•艾因霍恩进行秘密接触时,朝鲜也选择了蒙古。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猜测朝鲜是否想摆脱中国的视线与日本进行密集对话的原因。 

这可能与最近中朝间的异常气氛也不无关系。中国最近拆除了为纪念2018年5月金正恩访问大连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散步并留作纪念的"铜脚印"。

虽然朝日双方都希望尽快进行协商,但也有人认为不会这么顺利。  

统一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员洪珉表示,“朝日关系的改善需要克服很多障碍”,“韩美日安全合作格局、对朝制裁等综合运作,结构上的困难很大”。国民大学日本学系教授李元德也表示,“从日本的立场来看,如果朝鲜不在绑架者问题上表现出转变态度,将很难进一步推进协议”。

#AD166625363541.ad-template { margin:auto; position:relative; display:block; clear:both; z-index:1; } #AD166625363541.ad-template .col { text-align:center; } #AD166625363541.ad-template .col .ad-view { position:relative;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66247900833-0'); });
郑英教 记者
译 | 会庭 校 | 李霖 责编 | 刘尚哲 查看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