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6-13 20:20

(中央社记者吴书纬台北13日电)中国对台湾日益增加军事胁迫与不放弃武统,美国前白宫副国安顾问博明今天表示,吓阻更胜于作战,在军事预算投资取得良好装备、训练好军人,将能够形成吓阻能力,并且能威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于攻台战争的乐观看法。

壮阔台湾联盟今天下午举行「沸腾的护城河:保卫台湾的紧迫行动」新书发表会,本书编辑与主要作者博明(Matt Pottinger)和共同作者、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副资深主任简以荣(Ivan Kanapathy)以及共同作者、壮阔台湾联盟创办人吴怡农出席与会。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代表片山和之、前参谋总长李喜明、前总统府资政邱义仁等人到场聆听。

片山和之致词指出,台湾是日本的重要伙伴,两国交流密切,且有共同价值观,台海的和平稳定对世界很重要,后冷战时期已经结束,全球正面临安全上的挑战,日本要如何回应以及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互助合作也非常重要。

博明指出,新书提到台湾应要备战才能止战,大家常会争论是否要花国内生产毛额(GDP)的2或3%来做军事上的准备,军事是不知道哪时派得上用场,但如果真的在军事上做好准备,是真的不需要派上战场,因为把预算放在吓阻、威慑(deterrence)敌人上,吓阻的成本比战争低很多,因为战争会有人命和经济的代价。

博明进一步指出,吓阻、威慑也是一种心理行为,透过吓阻北京做决策的人「也就是只有一个人而已」,让习近平有所节制,不要踏出战争这一步,抹灭习近平对于攻台过度乐观的想法。

博明表示,建立战斗意志与抵抗意识是最重要的因素,可以称为「X因素」(X factor),这没有办法透过战机或军舰的数量衡量,而是需要透过训练与共同的责任感进行培养,需要不断训练和社会不断对话,谈论战争中会发生什么以及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但实际上台湾准备得越充分,台湾就越不可能打仗。

简以荣表示,美国、日本、台湾数十年来都持续合作,建立起对中国的吓阻,但这种吓阻力却可能已经慢慢在消退,担心有一天消退到某种程度,让习近平可以认为尝试侵略行动,「我们要确保我们在胜利的这一方」。

吴怡农表示,本书突破几个盲点,第一个迷思就是两岸的紧张情势,是台湾由民进党执政所造成,但这完全忽略习近平与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是中国试图要改变台海现状。

博明表示,从习近平的言行来看,是习近平想要造成现状改变,美国与台湾的领导人都没有要造成改变,很多人认为台湾不要做任何事情来挑衅中国,但目前唯一的挑衅,就是「习近平从根本想改变现状」。(编辑:黄国伦)1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