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3 22:30
涂子的回答

抖机灵的答案:

已经接纳了啊。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巴勒斯坦人”主要指巴勒斯坦犹太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自称一般是阿拉伯人,或者南叙利亚人。以色列铁娘子果尔达梅厄在访谈里就说自己是“巴勒斯坦人”。

正经的答案:

不可能,两边都不可能。

犹太人在复国主义兴起时并非一个整体,其主要支持者是经历过哈斯卡拉运动(犹太启蒙运动,你可以理解为犹太版五四运动)之后的世俗犹太人,以德裔犹太人为主力。犹太复国主义兴起时,全世界的犹太族群主要可以按地缘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1. 阿什肯纳兹德裔犹太人 (Ashkenazi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中欧和东欧,如德国、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
  • 文化特点:使用意第绪语,知识教育水平及现代性与欧美相仿或更甚
  1. 塞法迪犹太人 (Sephardi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来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如北非、土耳其、希腊等。
  • 文化特点:从奥斯曼时期就定居于黎凡特地区。使用拉迪诺语,受哈斯卡拉运动冲击较小,是最早建立全球犹太贸易网络的族群。
  1. 米兹拉希犹太人 (Mizrahi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中东和北非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
  • 文化特点:一般讲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文化习俗和塞法迪犹太人较为接近,基本没有离开过中东地区。没有经历哈斯卡拉运动。
  1. 也门犹太人 (Yemenite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也门。
  • 文化特点:也被视为广义的米兹拉希犹太人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如希伯来语方言)和宗教传统。没有经历哈斯卡拉运动。
  1. 意大利犹太人 (Italian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意大利。
  • 文化特点:融合了阿什肯纳兹和塞法迪传统,但这个社群史料很少,我不太了解。
  1. 美国犹太人 (American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大城市,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
  • 文化特点:大部分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后裔,但也包括一些塞法迪和米兹拉希犹太人。美国犹太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力。他们使用英语,许多人仍保持着传统的宗教习俗。
  • 影响力:俗称犹太财团。美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提供了主要的资金和政治支持。他们在推动美国政府承认以色列国和提供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俄国犹太人 (Russian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及其前苏联国家,如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等。
  • 文化特点:大多数属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使用意第绪语和俄语,具有独特的宗教习俗和文化传统。
  • 影响力:后来在建国之战中武装保卫以色列的主力成员,也是苏联大力支持以色列建国的重要因素。
  1. 英国犹太人 (British Jews)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
  • 文化特点:美国犹太人的英国版。区别在于英国犹太人当时已经有不少人担任了政府高官,比如第一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赫伯特.塞缪尔,以及印度事务大臣埃德温·蒙塔古(有趣的是这两人在复国主义上立场截然相反)。
  • 影响力:英国犹太人人数虽少,但在推动英国政府发布《贝尔福宣言》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宣言对以色列建国具有历史性意义,为以色列建国创造了最关键的法理依据。

当时这几个族群里当时有多少是支持复国主义的呢?

答案是:一开始基本只有德裔犹太人和英国犹太人,而且即使这两个族群也不是全部。所以一开始,犹太复国主义需要做的就是把族群尽量团结起来。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统一的希伯来语而非德裔犹太人的意第绪语、组建工会和基金帮助购地和落户工作;而最重要的则是移民到达后如何维生和保护自己。这个方案就是提到犹太历史必须会涉及的概念——伊舒夫Yishuv,即定居点的意思。

我在另一个答案里提到过,伊舒夫这个概念跟我最喜欢的游戏系列《辐射》中的【避难所】很接近,都是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和乌托邦特色(伊舒夫分为新旧两代,这里基本指代的都是新伊舒夫)。

有点岁数的中国人是不是看这些场景觉得很眼熟?对,民主生活,集体劳动,集体养娃,集体食堂……德裔犹太人里很多人都有着布尔什维克基层组织和生活的经验,但又遵循科学及知识分子的领导,所以他们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创造出成功的集体农业组织——基布兹的民族。

作息、文化、教育程度、语言、宗教完全都不是一回事,怎么可能跟阿拉伯人混在一起。而且犹太人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建立犹太人自己的民族家园,不可能接受阿拉伯人成为家园的主体民族。

有去过迪拜的朋友,应该对当地两套作息时间记忆深刻。阿拉伯人休周五和周六,其他地方人一般周六和周日——最爽的就是外派迪拜的欧美鬼佬,因为周五客户在休息,所以他们事实上休三天。有人问:那我中国员工去那边不也很爽?不好意思,因为跟客户时间交叉,一般休一天……

其实犹太复国主义性质上也属于民族解放运动,只是在长年累月的阿方宣传中最后变成了殖民主义的象征(其实两者都是)。

而阿拉伯一方由于一战站队正确,从英国人和法国人那里拿到了巨额的承诺——除巴勒斯坦外整个中东都归属阿拉伯统治(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MMP);另一个英国盟友犹太人卡住最后时机上车拿到了一部分巴勒斯坦。

就在宏伟的希望破灭之际,犹太人奋力拼搏,至少抢下那奇妙公式的前半部分,即“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国家的必要条件。为独立而战不是悲剧(不战而获得的独立不会长久),真正的悲剧是托管带来的不必要的仇恨,而仇恨击碎了巴勒斯坦的复兴梦。——芭芭拉.塔奇曼《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

在阿拉伯人不得不放弃阿拉伯帝国的骄傲,屈居土耳其统治几百年后,突然之间头上的统治者被英国人击碎,而这些白人佬甚至带来了全新的、阿拉伯人闻所未闻的民族主义学说,并告诉他们,你们阿拉伯人是一个骄傲的整体。当然,这要感谢大英帝国阵营的传奇单位:炸药王、沙漠的闪电、白面孔的贝都因、牛津大学的考古学家、开罗和大马士革的花花公子——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这样的背景下,复兴阿拉伯帝国,建立一个完全由阿拉伯人掌控的统一的大阿拉伯国家的梦想浮出了水面——泛阿拉伯主义诞生了。

理论上这些地方都应该属于一个伟大的阿拉伯帝国

泛阿拉伯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排外。虽然相关论述的论文很多,但我觉得一位埃及人在quaro上的答案更简明扼要:

大多数泛阿拉伯主义者都是民族主义者,他们对非阿拉伯人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特别是在伊拉克和苏丹,库尔德人和富尔人遭到种族灭绝。另一个例子是阿尔及利亚,尽管不那么严重。独立后的阿尔及利亚被泛阿拉伯主义政权统治,该政权试图将阿拉伯语强加给柏柏尔人。
抛开反人类罪和沙文主义不谈,泛阿拉伯主义政权用爱国歌曲和宣传洗脑了数百万人,以转移他们对国家掠夺和腐败的关注。泛阿拉伯主义是该地区许多国家陷入困境的原因。
此外,每个阿拉伯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统一所有国家的集权阿拉伯国家注定会失败。纳赛尔的社会主义政策就是一个例子,它在埃及受到欢迎,但在叙利亚却不受欢迎。为什么?因为共和前的埃及几乎没有中产阶级,到处都是贫困和不平等;叙利亚则完全相反。
我支持区域团结与合作,类似欧盟。从文化角度来说,我希望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学会能够努力消除对阿拉伯人的历史误解。我还支持维护当地传统和语言,包括阿拉伯语和其他地区语言,而不是妖魔化全球化和西方等更占主导地位的文明中心。如果我们不被愚蠢的阴谋论所迷惑,而是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那就太好了。

而当时的犹太伊舒夫在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眼中,跟猎巫者眼中的寡妇差不多——她们居住的地方一定是邪恶的堡垒——毕竟当时的阿拉伯部族的受教育程度比大清还差。当时复国主义创始人、化学教授魏茨曼的实验室正对着一个阿拉伯人居住的山坡,实验室的员工描述道“经常看见窗外远处阿拉伯农民恐惧和憎恶的眼神”(大意)。

1921年丘吉尔访问巴勒斯坦,阿拉伯一方就当着他的面宣读了一份针对犹太人的白皮书:

备忘录称,犹太人“排外主义和不睦邻”,活跃于全球各地,是“破坏的倡导者”,他们聚敛财富的同时却让居住国变得贫穷。备忘录建议他阅读“犹太人的危险”,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锡安长老会纪要”。备忘录的语气充满威胁,甚至到了自我破坏的程度。但事后看来,它也是预言性的。
“阿拉伯人高尚而宽宏大量,他们也心怀报复,永远不会忘记任何恶行。如果英国不支持阿拉伯人的事业,其他国家就会这么做,”文章写道。“如果英国不听,那么也许有一天俄罗斯会响应他们的号召,甚至可能是德国。”

当然这里面大多是胡说八道。至少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带来了资金和就业,使巴勒斯坦托管地变成了黎凡特工业化程度最高、工资最高的地区——1922年时一半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都是从其他地方如埃及和叙利亚过来打工的(今天巴勒斯坦族群的祖先大部分就这么来的,实际上比犹太移民来得更晚);而犹太人排干沼泽消除疟疾使得穆斯林新生儿的死亡率从20%降低到了9%;一个最明确的证据,在犹太人口众多、创造了新经济机会的城市中,阿拉伯人口增长最为迅速。1922 年至 1947 年间,海法的非犹太人口增长了 290% ,耶路撒冷增长了 131%,雅法增长了 158%。阿拉伯城镇的增长则低得多:纳布卢斯增长了42% ,杰宁增长了78%,伯利恒增长了37% 。所谓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都是高生育自然增长的土著”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但这个仇恨已经开始了,就不可能随便停止。犹太人成了阻碍泛阿拉伯主义拼图上的钉子。今天的巴勒斯坦民族挂在嘴上的“从河到海”其实就是继承了泛阿拉伯主义的口号,它从一开始到现在都与理性无关,纯粹就是排外主义的极端表达。因此历史上所有的两国方案都被其拒绝。

但意外的是,小小的以色列以不到中东1%的面积和人口,竟然几次扛住了阿拉伯世界的联合攻击,并最终成为了敲响曾经遍布中东世界的泛阿拉伯主义思潮丧钟的人。可谓是历史的奇巧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