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14 09:01
周朝南5年前与十多名矿工好友,将每人每月的老人年金3500元捐出打造「猴硐矿工文史馆」。本报资料照片周朝南5年前与十多名矿工好友,将每人每月的老人年金3500元捐出打造「猴硐矿工文史馆」。本报资料照片

周朝南5年前与十多名矿工好友,将每人每月的老人年金3500元捐出打造「猴硐矿工文史馆」,致力于保存台湾煤矿文化,展示矿坑照片及相关文史资料,留下奉献一生岁月的矿工历史痕迹。周朝南分享过去的点点滴滴说,他60年的矿工生活,每天一进矿坑就忧虑「没有明天」,每天都在和生命拚博,能活下来真的是万幸。

周朝南老矿工变成文史工作者后,积极参与工会权益及国际交流,记录采煤作业,致力于在猴硐矿工文史领域,基隆高中的在地走读趣及多年的户外课程也因他的悉心导览而获益良多,让学生对矿工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也有年轻学生走访文史馆后,佩服老矿工热情,心疼他们孤寂地付出,在脸书将老矿工和文史馆带进网路世界,老小合作,带领更多人走读猴硐,传承矿业文史。

「早上进去矿坑后就好像与世隔绝,下午能不能出来都不知道,这就是矿工的真正生活。」周朝南的阿公、父母亲都是矿工,他是第三代,他的矿工生涯让学生听得津津有趣,感受到当年矿工为了生活,要与生命搏斗的艰辛岁月。

周朝南回忆,主要坑道都是挖3公里以上,再有一些分支绕来绕去,挖愈深环境愈恶劣、难耐。温度都摄氏40度以上,也非常潮湿,工作过都是「用爬的、侧躺著.弯著腰」,再拿器具不断敲打,每天不知连续工作多少小时,就是一直打、一直敲。

他表示,吃饭都简单解决,弯著身就地吃菜脯、咸鱼配饭,呼吸空气很困难,但总是还是要撑下去,一天过一天,这也是后来有尘肺病的关系,早已不知流汗是什么了,因为不管何时,全身都是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