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15 16:29

最近上海的天气有点热……好在上海地铁已经开启了冷空调模式,给出行的市民带来阵阵清凉。

不过也有市民反映,部分线路的空调开得实在太低,有点“吃不消”,记者对此进行了实测。

10号线:体感凉飕飕

10号线是不少市民提到,感觉车厢温度“太低”的轨交线路。

下午2点左右,记者从10号线同济大学站上车,往虹桥火车站方向。在站台,听到广播提醒:本线路车厢实施“分区调温”,头尾两节车厢为“弱冷车厢”,请乘客们按需乘坐。“弱冷车厢”即车厢温度比普通车厢高约2℃。

记者来到车头位置测温,温度计显示27℃。再回到普通车厢测温,温度计显示21℃,相差6℃。

10号线车头“弱冷车厢”测温为27℃

记者再次乘坐驶往基隆路站方向的10号线测试。在列车第三节车厢测试温度为23℃,走到车尾的“弱冷车厢”,测得温度为26℃,但是在列车的中部位置,测得最低温度仅有20℃。一位穿着长袖还忍不住披上外套的阿姨表示,车厢里的温度太低了。

3、4号线:太凉要加衣

轨交3号线和4号线也推出了“弱冷车厢”。

记者在4号线宝山路站第4节车厢实测,温度显示为22℃,如果衣着比较单薄的话,时间长了会感觉有点冷。在车头位置的弱冷车厢,测得温度为25℃。

4号线宝山路站车厢测温为22℃

记者又乘坐3号线前往江杨北路方向,在列车中部第4节车厢测温,显示车厢温度不足20℃。低温让乘客感受到了明显的寒意,有带小孩的乘客下意识地将孩子环抱在怀中。

1、2号线:总体比较舒适

1号线和2号线作为开通最早的老线路,仅有部分列车拥有“弱冷车厢”。

记者在1号线不同车厢进行测温,最低温度为25.7℃,最高温度则为27.7℃。早晚高峰时段,车厢内乘客人数较多,体感偶尔会有些闷热。但在非高峰时段,车厢内温度总体比较舒适。

在地铁2号线,记者也在各个车厢感受和测温,温度基本都维持在27℃左右。

12、13号线:温差不明显

轨交12号线和13号线的全部列车都实行了分区控温,但记者测温发现,“弱冷车厢”与普通车厢的温度相比,区别并不明显。

记者在汉中路站乘坐地铁12号线往七莘路方向,从车尾往车头方向行走,车厢温差基本在0.5℃之内徘徊,温差并不明显。

记者又乘坐了13号线,不同车厢的测温分别显示为26.4℃、26.2℃、26℃,温差并不明显。不过乘客都认为,26℃、27℃的车厢温度体感比较舒适。

车厢控温能否够人性化?

从实测来看,上海各条轨交线路车厢内的温度设置基本都不一样,给乘客带来的体感也各不相同。

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沪交行规[2020]4号)中关于车厢空调通风的要求:

■ 夏季室外温度在35℃以下时,车内满载时有效供风区范围内温度约为28℃。

■ 夏季室外温度在35℃以上时,在空调额定工况下应当保持车厢内部比室外低8℃的温差。

市民认为,既然地铁温度可依据室外温度进行动态调节,那么在调节温度时能否更加人性化,尤其是一些温度设置过低的线路,可以适当提升温度,以增加市民乘坐地铁的舒适度。

此外,有不少市民表示,并不知道有“弱冷车厢”。地铁方对于“弱冷车厢”的提醒能否更加周到?比如在车厢里贴上文字提示,或者在站台的信息屏上滚动播放提醒等,让有需求的乘客能对号入座。 

(原题为:《冷到扶手都冻手?上海部分地铁车厢被指“寒气刺骨”,记者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