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16 09:56
乐震文、张弛谈“韵纳万境”艺术展(04:04)

长达11米的巨幅山水画《直上浮云》、巨幅花鸟画《又是一年荷塘月色》,以及描绘上海都市风光的《都市之光》等,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巨大的展厅一一铺陈开来,呈现出艺术创作的万千气象。

6月15日,“韵纳万境”乐震文、张弛艺术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是两位画家在去年国家画院《山河回声》展览的呼应与对话,也是海派艺术馆推出的首个伉俪艺术家联展。

长达11米的巨幅山水画《直上浮云》

展出现场

走进海派艺术馆一楼展厅,但见青山巍巍,云起叠嶂,险峰峥嵘,清泉松韵,霁月荷塘,以及都市风光,苏河春晓,万景千物,一一都纳入画家笔底。无论是长达11米的巨幅山水画《直上浮云》,七米多的《云起叠嶂》,11米多的巨幅花鸟画《又是一年荷塘月色》,还是描绘都市题材系列巨幅画作,都呈现了这对伉俪艺术家笔底的万千气象。

据海派艺术馆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乐震文、张弛这两位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108幅(其中乐震文60幅,张弛48幅)。

在当代上海,乐震文与张弛可称“画坛比翼鸟”,同在艺术领域的这对夫妇俩情投意合,他们的艺海生涯亦相互交融。伉俪情深的他们数十年来在探讨中国传统笔墨的同时,受到日本艺术及现代艺术的影响,又摸索出一条属于他们山水画形式体系的新技法。

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乐震文,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民建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原上海书画院院长。张弛,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觉群书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东京海派书画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乐震文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艺术融合,不断探索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维度。张弛师承陆俨少,同样在山水画领域深耕细作,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的瞬间美,用笔法诗意的水墨与城市景点交融、碰撞。

据主办方介绍,他们的作品以俯视为基本观察角度,擅长利用长焦镜及遮幅式镜头所形成的宽广画面感,以适应其超宽巨幅所营建的全景式山水。这种视觉现代性,也受到日本画作的影响,使得画面既有视觉中心,又有强烈的视觉延伸感。此前,张弛的巨幅大作《苏河春晓》和乐震文的《山高水长》分别在上海的世界会客厅陈列,一幅长413cm,一幅长430cm。

乐震文、张弛作画现场

“这次展览更多的是追求韵味。其实画到一定程度,就是概念了。概念的成熟与否,深度如何,会充分体现在作品中。技术、技巧性的问题相对观念来说要好做得多,受过正确正规训练过的人,掌握一门技巧就像掌握驾车技术一样,相对容易一些,而要让这些技术随着你的思维任意驰骋,天马行空的话,那就要看掌握这门技术的人的综合程度了。我不知道这张画画出来会是什么效果,可能我的追求已有一定的规则,但每次起笔,都是从‘无知’开始,从无定式开始,通过过程渐渐清晰起来。艺术精神的美感远胜技术的美感,当技术被精神所驱使时,这种合二为一的互相交融的美感,实在是很动人的。”乐震文在现场对澎湃新闻说。

张弛《都市之光》  240cm×115cm×3   2024年

张弛从2009年开始创作第一幅世博长卷《海上揽胜》,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对于近几年的上海都市系列创作, 张弛说:“其实最近画得比较抽象的城市建筑就是我家窗外的风景。当时接到任务后说不能画具象的、不必拘泥于标志性上海建筑汇集,尽量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新境界。我很迷茫,实在不知道怎么画,久久地望着窗外发呆,突然一缕霞光照射在苏州河边的高层建筑上金光灿灿,远处的上海中心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在阳光下熠熠闪烁,奇妙无比。我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神奇的一刻,那我就这么画吧,于是用淡墨很随性地画了一部分似像非像的建筑,传统的画法不时地出现,但马上觉得不协调。要别开生面,就不能用老方法,不能墨守成规……静下心来,慢慢体味,这些钢筋水泥的玻璃幕墙,也是有生命的,高楼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大气的笼罩下、在时间的推移中,它们变幻莫测、巍峨庄严,只是改变了形态的山峦而已。随着朝晨暮夕、风霜雨雪、四季的变化给我们的感受一直是不相同的,放弃固有的概念,带着平和宁静的心态,我们居住在繁华的都市,同样可以感受到在山区才能领略的气象。人、城市、自然之间也有了和谐平衡的状态。我家住在苏州河边的高层,窗外虽然是同一个景色,但一直给我惊喜、意外和灵感,苏河湾太美了!所以说观察者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观看,就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我想传递给观众的信息。”

张弛 《都市随笔系列》 展览现场

展出现场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说:“今天看了乐震文、张弛的展览,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他们承接了古人的自然观、山水观,以目识心记的方式完成了山水图像的意象性建构,这一点极为重要。我觉得,可以借两位艺术家的展览来反思一下当下的写生观。现在的写生,基本上是视觉层面的再现。以现在的科技条件,再去画这种写生,没有任何意义。说到底,泛滥的写生只能证明画家创造力的衰退。两位艺术家展览的意义在于,重申了写生的真正价值。在两位艺术家新笔墨体系里,我读到了家国情怀;通过两个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看到艺术的本质是救赎性的。”

乐震文《天游自绝尘》 90cm×97cm   2024年

 

乐震文 《风吹山带  似浓还淡》 97cm×179cm   2024年

乐震文《又是一年荷塘月色》局部

乐震文和张弛在上世纪80年代曾先后赴日发展,在日本的岁月里,他们分别举办个人画展,日本绘画的形式美以及人与自然的表现方式等,也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乐震文、张弛的好友,日本根津美术馆理事、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岛尾新专程来到开幕式现场,他说:“二十多年来的交往,乐震文和张弛两位艺术家朴实无华的处事、诚实守信的人品,是我最信任的两位中国画家。他们在中国和日本的水墨画界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深了与日本水墨画家的交流,互相影响。”

开幕式现场

在展览开幕式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致欢迎辞,此次展览学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先生致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代表海派艺术馆接受艺术家乐震文、张弛作品捐赠,并为他们颁发收藏证书。

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右1)代表海派艺术馆接受乐震文、张弛作品捐赠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海派艺术馆主办,上海觉群书画院、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