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6 11:04
杨不知的回答

这家幼儿园大概是想做一些创新教育,没想到用力过度了。现在被质疑的最大原因,是这场“婚礼”太过成人化。

婚姻敏感期是儿童心理成长的诸多敏感期中的一个,出现的时间就是在幼儿园阶段,这是儿童对社会关系的必要认知。

婚姻敏感期的具体表现

在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对人群组合发生兴趣,并探索各种组合形式,而且这个组合也分成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对父母婚姻组合的兴趣
孩子在4岁左右时开始进入婚姻敏感期,首先会表现出对父母的婚姻组合的兴趣。女孩可能想要与爸爸结婚,男孩想要与妈妈结婚,这个阶段,他们对“结婚”、“婚姻”这样的关系有一些懵懂的认知,并开始观察这种组合形式。
第二阶段:对喜欢的其他成年人的兴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婚姻的认识会逐渐扩展,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开始想要跟自己喜欢的其他成年人结婚,比如幼儿园的老师或者身边认识的熟人。
这种“结婚”是一种表达好感的方式,孩子会因为崇拜、喜欢或者亲近某位成年人而提出“结婚”的请求。

孩子可能会频繁地提及结婚的话题,与爸爸妈妈或老师讨论婚姻和家庭相关的问题;也会对婚礼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想要穿上婚纱或礼服,模仿婚礼的仪式等。

还可能会做一些过家家的游戏,模拟结婚的场景,进行角色分配和婚礼道具准备等。

家长和老师要如何正确引导?

对于孩子的婚姻敏感期,父母和老师应该正视并保护孩子的情感表达,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需要认真向孩子解释什么是结婚,为什么人们要结婚,并强调结婚是基于两个人的相爱和互相尊重。

这样正面的解释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帮助他们理解婚姻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这个问题里的幼儿集体婚礼,其实是很不错的创新教育,通过角色分配、婚礼道具准备、模拟结婚场景,让孩子们完整地认识到婚礼的流程和步骤

但是“喜1314”、“拦门要红包”这些,并不是婚礼的必要环节,只是为了让氛围更热闹,而刻意安排的。

整个幼儿园被装饰成了婚礼现场,男孩子被打扮成新郎接亲,女孩子被打扮成新娘,看上去十分热闹,在囍1314的背景墙下拍照之后,还一起吃席,现场十分热闹!

现在被照搬到幼儿园的“集体婚礼”中,整个流程太过成人化

其实婚礼只是表象,真正的引导教育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老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而不是通过一场表演解决所有问题,这可能也是网友们吐槽的主要原因所在。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