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要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16 12:49
行政院长卓荣泰(左)、中华民国财政部长庄翠云。联合报系资料照行政院长卓荣泰(左)、中华民国财政部长庄翠云。联合报系资料照

攸关中央、地方政府财权的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案,本周三将在立法院进行逐条审查。历经三任总统、长达25年都未能大修的财划法,这次蓝白联手提案颇有展现「地方包围中央」气势,是否会在立院闯关成功,将是继国会职权修法后,另一个朝野攻防焦点。

民众向政府缴纳的国税、地方税,整体可视为一块财源大饼,财划法修正,等同重新分配这块大饼,有人分到更多,必定也会有人因此减少,资源角力战鼓催,搅动中央、地方以及各县市政府间一池春水。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简单来说,财源大饼要先纵切、再横切。纵切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垂直分配,将初步决定中央可用多少、地方可获多少,决定分配到地方的「中央统筹分配税款」(又可分为普通、特别统筹分配税款)规模之后,再进行横切,即各地方政府之间要怎么水平分配「普通统筹分配税款」。

然而,不仅中央与地方的垂直分配乔不拢,各地方水平分配,也因都希望能纳入对自家县市最有利、最能反映县市特色的分配指标,导致财划法陷入25年来未能大修困境。

精省后肥水只落「中央田」?

台湾于民国88年修宪、精省,财划法因应变化进行修正,当时部分事权、责任移归中央,连带财源也随之移转,但此举遭外界诟病为「中央集权又集钱」、「肥中央瘦地方」,因此多年来不断有地方政府喊话,要求改变中央、地方收入75%比25%现况,盼中央释出更多财源给地方政府。

不过,75%比25%是仅就「税收」而言,实际上,除了税收,地方政府还有规费、财产收入等其他「非税收」财源。

此外,「收入」要跟「支出」一并检视,精省后,省的收入虽然归属中央,但原本省的业务跟负债,也是由中央承接;由地方承接的部分,中央则提供对应的补助,例如劳健保经费、老农津贴等。简言之,钱随事权移转,收、支一起考量,中央未必因精省获益。

针对中央、地方财源的垂直分配,财政部指出,未来将朝扩大中央统筹分配税款规模方向规划,但也应通盘审视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以及近年整体财政概况。

据统计,地方财政在中央挹注下已有显著改善,整体地方收支賸余由105年度新台币41亿元,成长至111年度463亿元;至于近年中央政府总预算岁入岁出连续賸余,并计特别预算执行结果,则余绌互见。

为提升地方政府财政自主程度,主计总处表示,中央持续透过中央统筹分配税款与一般性补助款等财源挹注地方,规模由103年度4051亿元,大幅成长至113年度6346亿元,增幅达56.6%。

普通统筹税款分配有疑义?新北新竹等地方政府鸣不平

根据现行财划法,中央将属于国税的所得税、营业税、货物税一部分,与属于地方税的土增税一部分,纳入普通统筹分配税款,再透过公式指标分配给地方政府。

观察财政部通知地方政府113年度预计可领到的普通统筹税款,虽然全台22个县市的分配金额都呈年增格局,但直辖市分走超过6成,其余16县(市)及乡、镇、市只能获配剩下的3成多,难免引起「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不平之鸣。

同时,普通统筹税款的分配公式指标也遭质疑,以113年度普通统筹税款的通知分配金额来看,全国人口数最多的新北市,可获配468.84亿元,在全国规模仅次台北市,但换算人均仅分到约1万1600多元,落居后段班,背后原因多少与直辖市分配公式中,「人口数」的权重低于「营利事业营业额」有关。

此外,现行分配给县(市)的公式指标,包含基准财政收支差额、营利事业营业额,权重分别为85%、15%。所谓基准财政收支差额,指的是基准财政收入(主要指税收)与需求(如人事费、法定社福支出等)之间的差短数。

以新竹市情况为例,仅管有科技业护国群山加持「营利事业营业额」,但由于这项指标在公式里的权重偏低,使新竹市113年度普通统筹税款的通知分配金额,仅有70.76亿元。

至于分配给乡、镇及县辖市的公式指标,则按正式编制人员人事费,以及基本建设需求分配(权重分别为50%、50%,但后者离岛乡镇可加乘计算)。

随近期财划法修正声浪高涨,也有地方政府提出希望增订农林渔牧业产值、再生能源装置容量、污染相关等分配指标。

为强化分配公式的合理性,财政部表示,未来修法将研议划一直辖市及县(市)分配基础;现在需针对地方政府所提的分配指标建议意旨、客观性、普遍性等相关疑义,进一步厘清,并持续协商,缩小歧见、扩大共识。

直接分成再扩大 恐让地方财政更不均

财划法中的「直接分成」,可解释为把地方政府在自身辖内课征到的国税,其中部分收入直接分给该地方政府,或国税按照人口比率分给全台22个地方政府。

其中,遗产及赠与税,以在直辖市征起收入的50%直接分给该直辖市;在省辖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征起收入的80%,直接给该3市;在乡、镇及县辖市征起收入的80%,直接给该乡、镇及县辖市。

烟酒税则以其总收入18%按人口比率分配给直辖市,及金门、连江以外的县(市);2%则按人口比率分配金门、连江。

其余部分的国税,则为中央税收,是中央政府施政建设、或给予地方政府补助款的财源。

外界提出的改革方案中,包含将营利事业所得税等国税,加入直接分成的一环。财政部指出,鉴于台湾各地自然环境、工商发展条件不一,税源分布不均情形显著,若扩大营业税、营利事业所得税的直接分成,恐拉大本已不均的地方财政差距。

蓝白提财划法修正草案 要求中央大幅释出财源

随新内阁上任,财划法再次成为朝野角力战场,民众党团、国民党团及多名立委已分别提出修正草案;民进党则表示,目前在野党提出的20个修法版本,无论财源跟分配方式歧异都很大,为避免粗糙修法,不提出政院版或民进党团版。

各修法版本中,民众党团、国民党团版本均涉及增加中央释出财源。按112年度税收实征数推估,国民党团提案估计增加中央释出财源达5777亿元,民众党团版本则为2775亿元。

根据试算资料,若依照国民党团版本,修法后各级地方政府获配财源将由现行4000多亿元,暴增至近9900亿元,也就是增加1.4倍,全台22县市全面增加;直辖市分配金额一共增加2340亿元,县(市)、乡镇市总共增加3090亿元。

其次,若依照民众党团版本试算,修法后各级地方政府获配财源将由现行4000多亿元,大增至6800多亿元,即增加超过6成7;不过,直辖市分配金额合计将微幅减少71亿元,县(市)、乡镇市则合计增加2678亿元。

财政部表示,若中央须大幅释出财源约5000多亿元,恐影响国防及推动社会福利、重大基础建设的支出预算财源,并将排挤对地方政府的补助,冲击民生福祉。

财政部强调,中央财政应维持适度韧性,以因应国际政经局势变化、气候变迁等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