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6 16:05
停云霭霭的回答

正如不少答主所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皆有以“梦”为载体进行创作的佳品。

我先简要从心理学角度概述不少文人钟爱“梦”原因,然后把重点放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梦”之不同情境及精神蕴含的赏析上吧,作为周末礼物,献给自己也献给来看此文的朋友们。

一、原因:

(一)潜意识的表达与情感的宣泄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人的潜意识中积累了大量的欲望、恐惧和未被满足的需求,而这些内容往往难以在清醒状态下直接表达出来。因此,梦境成为潜意识的重要出口。借助梦的表达,文人可以亦真亦假地自由地表达平时无法言说的情感和想法,从而得以宣泄情感,客观上起到了调控个体情感状态的作用。

(二)激发创造性

梦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梦境中的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梦境中的场景、情节和情感,往往超越了现实的限制,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三)象征与隐喻的丰富

梦境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人生的短暂、爱情的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内心的冲突等。梦境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使它成为表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理想载体。

(四)对现实的逃避与超越

梦境为文人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在梦中,他们可以暂时脱离现实的困境,进入一个自由和理想的世界。

梦境不仅是逃避现实的手段,更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方式。通过梦境,文人可以探索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和哲学思考。

好了,原因就说到这里,下面上个梦幻般的图当个分割线,先放松一下。

好,接下来就来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梦”之专题欣赏吧:

(一)时光如梦般短暂虚幻,令人惆怅不已。

比如唐代杜牧的《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人用“十年”和“一觉”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蹉跎岁月沉迷声色的悔悟,当然,这其实隐含着因为怀才不遇虚度人生的不满。

再如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历尽沧桑,人生如梦,壮志难酬,苍凉感十足啊!

这首词作是苏轼贬谪途中苦闷心情的真实写照。但苏轼到底是苏轼,即使面对人生如梦境一样的荒谬与无奈,仍以达观的精神在每一个寓居地务实造福当地百姓,不仅在这些地方留下故事美名远扬,还因豪放诗词之作的旷达精神,为后来者提供了精神滋补。

还有宋代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二十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这首词作概括了二十年来国家和个人命运急剧变化的情况,包含历经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与惊恐,“一梦”一词,将词人悲凉道尽。

(二)梦中有现实所不具有的美好与浪漫

如元代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一句清新奇丽,画面颇有宫崎骏动画之感,如此缥缈奇幻的诗歌情境,令人神往。

关于这位诗人,历史记载中并无片言只语,但因为就这一首诗,让他在中国诗歌中有了一席之地。

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记梦诗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了一幅亦虚亦实、疑幻疑真的梦游宏图,意境雄伟壮丽,极富浪漫色彩,然而仙境因梦而来,也终因梦幻灭!梦里的仙境反衬了现实的荒凉,最终使得诗人愤然长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梦成了与故者重逢的桥梁

离别是人生常态,有时是永远的别离,有时是被迫远走他乡的离别,有离别,便有思念,在梦中,又见故人颜,又归故土屋,深深思念与不舍便在诗句中得以表现,成为千古共鸣好句。

如苏轼思念亡妻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再如白居易的《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写作的一首悼亡诗。梦中的遇见即是对思念的慰藉,却也如同钝刀一般让诗人承受着思念的痛苦!人生能得如此知己,被惦记被怀念,真真是足矣!

我们再来看元稹的回应《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回应却写自己因为病魔缠身梦到闲人却梦不到白居易,这种连梦里都无法相见的痛楚和白居易的诗放在一起,确实对比鲜明,都可谓肝胆相照,令人动容!

由此看来,能在梦中相遇重逢,确实能给人带来一定的慰藉作用,梦之自我疗愈功能还真是有呢!

还有大名鼎鼎的杜甫作为李白的迷弟,更是写作了《梦李白二首》来表达自己对李白的仰慕和抱打不平,如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哦,不知不觉这个专题两千多字了,炎热夏日,写这个专题,心境竟然凉快了不少。

关于梦的古诗词,其实还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比如辛弃疾和陆游的梦,寄托了词人渴望在战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好了,这个小专题就到此结束啦,很高兴在这里和你相遇,顺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