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_新华网 ( ) • 2024-06-16 22:51
重型机械是许多工业生产环节的必备之物,也被称为“基础工业的基础”,在智能化的推动下,重型设备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高的效率,这些“大家伙”安装上了“智慧大脑”,变得更聪明。

  新华社太原6月16日电(记者王劲玉)8层楼高的挖掘机通过远程操控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矿产开采;体重500多吨的大锅炉能自如地把各类煤炭转化为气体;过去需要8人配合操作的炼焦作业通过智能化设备能够“一键完成”……当大国重器碰上智能化系统,这些“大家伙”显得强大又灵巧。

  重型机械是许多工业生产环节的必备之物,也被称为“基础工业的基础”,在智能化的推动下,重型设备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高的效率,这些“大家伙”安装上了“智慧大脑”,变得更聪明。

  夏日的三晋大地气温已经超过30摄氏度,在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在进行挖掘工作。7公里外的控制室内,采掘司机郭志强紧盯着大屏幕,并对挖掘机进行远程操控。20多米高的“巨无霸”在屏幕里显得轻巧灵动。“这个大家伙一铲子下去就能挖56吨,一天要工作18个小时,好在可以进行远程控制,我们的工作舒服多了。”郭志强说。

  远程“一键挖煤”,让露天煤矿采掘司机告别了尘土漫天的工作环境,从“黑领”变成“白领”。不仅如此,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巨型挖掘机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精准地执行复杂任务,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和风险。

  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智能化还促进了重型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其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同时,借助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设备能够不断学习和改进自身性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和需求。在山西,这种智能化变革正在焦化、钢铁、铸造等传统行业上演。

  晋南钢铁集团焦化厂。新华社记者柴婷 摄

  在晋南钢铁集团焦化厂,由太重集团研发生产的智能焦化设备让这家企业实现了“一键炼焦”。推焦车司机王芬芬说,原来的驾驶室温度接近40摄氏度,工作环境恶劣,智能焦炉设备投运后,在集控中心的操作室里就可完成以前需要8个一线工人完成的推焦、接焦、熄焦、装煤等作业。

  “一键炼焦”不仅让企业员工从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脱离,高效、智能、安全的全新生产方式也让这家钢铁企业向绿色制造不断迈进。

  山西是传统能源大省,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生产模式的创新和变革。目前,山西省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从向别人学到自主创新,再到重型设备智能化改造,我们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并且加强重大科技攻关,让成百上千吨重的大型机械‘活’起来,并且不断地适应更多场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太重集团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化所所长岳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