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7 14:52
墨苍离的回答

多数人没有广泛意义的自学能力。

只会根据例题做题,只会根据已有的范式处理问题。

多数人对外感知,无法避免失焦,也无法做到多模态,会被关键词、情景中最表象的元素、舒适度、熟悉度牵引。

多数人词汇量少,语义上对高范畴词汇很依赖,因而思考和表达都带有极强的模糊性,表达和获取知识,会不断的被巴纳姆效应干扰。

多数人在教育孩子上,潜意识夹杂了很多隐性动机,常见的是【把娃当社交货币】、【操控成瘾】、【用刻奇当成目标】、【自我感动】、【舒适感驱动】,这些隐性动机与孩子的高效率快乐学习成长是冲突的。

多数人会误以为角色和职位等同于能力,所以一旦当了父母和领导就觉得自己可以了。

在以上这些各种自己本身的认知巨大潜力下,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总会在方法论层面、心理支持方面、非情绪化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负赋能操作。

而且由于自学能力不行,就算发现问题了,也只会照抄畅销书和网红那种浅薄的无效范式。

父母要搞好家庭教育。

首先自己要进行二次成长。

审慎清晰自己的各种不堪。

逼迫自己学会判断优质认知,自学提升认知,进行各种训练。

多读点不在自己舒适区内的教育和认知内容。

别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