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7 18:21
萌面书生的回答

孩子一哭闹,家长先别心烦气躁,更别对孩子又吼又叫,这对于解决问题本身于事无补。

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安全感缺失,以后遇事大哭不止的机会可能会越变越多。

我们作为家长,情绪管理能力

一定要比孩子强。

家长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孩子哭闹只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外在表现,这个时候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可能能暂时压制住孩子,让孩子不再哭闹,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接纳并同理孩子的情绪,好像一个容器一样,对孩子包容和理解。

孩子哭闹的时候,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用语言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

是不是刚才的什么事情,让你害怕/伤心/难过/生气(根据具体情况表达即可,不要求一次就能表达准确,多试几次没关系),所以你才哭的?

前期经过家长一次次的情绪梳理,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就会越来越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动辄用哭闹的方式。

然后再弄清楚孩子大哭的原因所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该满足孩子需求就满足就可以。

比如孩子因为害怕不敢玩高的滑梯,完全可以把孩子带下来,不用非得逼着孩子勇敢。

比如孩子因为刚才讲话家长根本没有好好听而生气,好好听孩子讲完,甚至该道歉道歉就可以。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要温柔地坚持原则,让孩子明白,用哭闹的方式,达不到他的目的。一两次之后,就能见奇效。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家里已经有很多的玩具,家长并不同意,孩子开始哭闹时,这时候不要动用家长的权威,不要跟孩子讲一堆大道理,更不要用权威的方式让孩子服从。

如果害怕孩子用不讲理的哭闹要挟家长,家长可以温柔的坚持,而不是置之不理,具体操作可以使用李玫瑾

老师的一套四不小方法: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家长没有满足他的想法,孩子开始哭闹时,家长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冲动,不要出口就骂人,更不能伸手打人,这个时候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讲道理也是无效的,尤其是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个时候也千万不要走开,不要威胁“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我们要用温柔的坚持,在孩子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让他意识到,哭闹的方式不解决问题,家长也不接纳。

先把孩子抱到一个人少的地方,创造一个一对一的环境,然后静静陪着他,关注同理孩子的情绪,“看这委屈的小脸,不给你买玩具你生气了是不是”,哭累了给他口水喝,眼泪鼻涕的该擦时也给他擦一擦,他要是躺地上打滚的时候,也注意别磕着碰着,告诉孩子,你磕了碰了,疼的还是你自己。

等孩子哭闹的劲头过去,情绪平缓下来之后,再跟孩子平静地交流刚才的事情,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事情,好好说,哭闹解决不了问题。

也用这种温和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你这样哭闹的行为,妈妈不能接受”,妈妈也不会妥协去满足你的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是很聪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和家长斗智斗勇,当他们发现某种方法能使大人就范的时候,就会反复使用这种方法,这也是很多孩子哭闹不止的原因。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这种方式太麻烦,但其实并不如此。

如果家长能够有足够的耐心,能够温和地坚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同时调整孩子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一次到两次,当孩子发现哭闹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自然就不再用这一招了。

但如果家长的情绪接纳能力还不如孩子强,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自己先暴跳如雷,孩子也学不会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