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8 02:57
极萨学院冷哲的回答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菜窖问题。

4 人转运湿玉米时疑吸入有毒气体身亡,多方回应「具体原因正在调查」,毒气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致命?

在之前的回答里给大家分享过,在进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里之后,人员先是头晕、头痛、眼花、头鸣、四肢无力,接着出现恶心、心慌、呕吐、气短、呼吸急促,随着缺氧的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到4%时,人就会出现头疼、耳鸣、心悸、脉搏缓慢和血压增高,若是空气二氧化碳达到10%时,人会迅速出现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因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达到20%时,在几秒钟之内即可引起脑中枢的麻痹致死。可见,二氧化碳窒息性相当强。

人员进入后,就会快速昏倒,在没有外部救援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死亡事件。

而这次的情况,如果真的是干冰泄露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上升,并且导致人员昏迷中毒,最后死亡的话,这事情,特别像我以前安乐死实验用的老鼠的操作。

CO2窒息法:将待安乐死的实验动物置于可封闭的安乐死装置中, 释放CO2使实验动物窒息而亡。
优点:操作简单,相对安全性高,耗费较低,是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小型实验动物的首选。
注意事项:
a. 对于某些动物,如新生的啮齿动物,对缺氧的耐受性非常高,所以必须要长时间操作才可以保证死亡。对于新生小鼠,CO2需要处理50min才可以确保死亡,新生大鼠,CO2需要处理35min。
b. 使用CO2窒息法时,将有意识的小鼠直接放入100% CO2是不可接受的,会引起动物的不适和痛苦,应该使其先处于诱导期,提供空气或氧气,再持续增加CO2浓度,直到出现呼吸心跳骤停。AVMA要求CO2置换率为每分钟30%-70%容器体积,以确保在引起疼痛之前,动物已失去意识;
c. 使用此法时,容器内勿装入过多动物造成拥挤,且勿同时放入不同品种的动物,以免造成动物死亡前的窘迫。

人类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存活时间差异性非常大。

  • 0.04%(400 ppm):这是大气中正常的CO2浓度,对人体没有明显影响。
  • 0.5%(5000 ppm):这是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的长期暴露限值,长期暴露可能引起轻微的头痛和不适。
  • 1%(10,000 ppm):暴露数小时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头痛和呼吸困难。
  • 2-3%(20,000-30,000 ppm):暴露1小时左右可能会引起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和耳鸣。
  • 5%(50,000 ppm):暴露数分钟会引起显著的生理反应,包括呼吸急促、出汗、心率加快、眩晕和意识模糊。长时间暴露可能会导致失去知觉和永久性损伤。
  • 8-10%(80,000-100,000 ppm):暴露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反应,包括失去知觉和死亡。

如果浓度超过20%,导致快速的生理崩溃和死亡。这种极高浓度的CO2会迅速导致严重的缺氧状态,因为高浓度的CO2会直接抑制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

也就是说,即便一个20分钟不到的车程,死亡也是在快速的,无声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