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18 13:13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资源。

6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协商议政。会上强调,要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深化研究,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涉及的经典保护、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国际合作等重要问题,研究提出更多增进人民健康、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同时,会上还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部署落实,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要为营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良好氛围发挥作用,激发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的兴趣和热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澎湃新闻注意到,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十四届全国政协举办的第二十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也是2024年度协商计划21个重点协商议题之一。作为会议承办单位,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在会议筹备阶段就开展了细致、周密、全面的工作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刘清泉、张勉之、徐安龙、孟庆才、宋树立、孙蓉、高永文、熊伟、王宜和专家张伯礼在会上作了发言。

我国已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澎湃新闻从全国政协了解到,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前夕,围绕“守正创新什么”“怎样守正创新”,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调研组根据调研方案多次深入一线走访,并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意见。

全国政协介绍,在河南调研时调研组了解到,郑州市、南阳市、信阳市将中医药纳入基层医疗体系,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实现了“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服务”。其中,郑州市全市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00%设置中医馆;南阳市有乡镇卫生院2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家,村卫生室693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1家,其中有9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省级实践样板,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馆,92.3%的村卫生所(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信阳市22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中医馆,其中54家中医馆已被省卫生健康委命名为示范中医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乡乡都有中医馆,村村都有好郎中”。

澎湃新闻从全国政协了解到,今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遴选确定了107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85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其中,河南省51个专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2个专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

随着调研的深入,调研组认为,我国已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驶上了快车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民健康”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和养生,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会在维护人民健康的过程中逐渐凸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全国政协曾围绕“中医药资源发掘和保护”召开双周座谈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备受瞩目,澎湃新闻注意到,2021年11月26日,全国政协就曾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进行协商议政。会上指出,近年来,中医药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事业步入新发展阶段,但仍面临科研创新动力不足、人才瓶颈制约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突出问题。

时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在座谈会上表示,我国中医药临床优势显著,但科学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投入、重大科研平台都很缺少。其建议,要面向中医药原创基础理论设立专项,推动中医药原始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亦出席了该场座谈会,其认为,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的作用原理,这也是守正创新的具体体现。他建议,以评价机制改革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特别是在人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