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推荐 ( ) • 2024-06-18 18:40
中国是世界上持有美元资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这里既存在严重风险,也有资源跨境错配的问题。

这段时间全球出现了去美元化的趋势,不仅是中国,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国家都在寻找美元的替代品,这为我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会。

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是市场驱动的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张玥

人民币国际化已行至第15个年头。视觉中国/图

人民币国际化已行至第15个年头。视觉中国/图

200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首单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就此起航。

行至第15个年头,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风险开始凸显,各国去美元化举措不断。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到何种程度?是否能成为像美元一样的国际主要货币?地缘政治不断收紧下,人民币何以突围?

南方周末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

余永定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潘英丽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首席专家。

先决条件是资本项目自由化

南方周末:早年间你曾提出,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危险,其中的考量是什么?当前这种风险是否依然存在?

余永定:中国是世界上持有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最多的国家之一。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存在严重风险,二是资源跨境错配。

首先是金融风险。这里有两个需要关注的数字。一是2006年美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指某国国际支出大于收入)对GDP的比率达到6%,二是当时美国的NIIP(净国际投资头寸,指对外总资产减去负债)是-1.8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比重的12%-13%。2006年前后,由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增加,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所谓“全球不平衡”的大辩论。大家担心美国由于国际收支逆差过大,外资突然停止流入美国导致美元贬值和美债违约。

现在的情况是,尽管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用经常项目逆差对GDP之比衡量好于2006年,但美国海外净债务(负NIIP)与GDP的比值已经达到了70%—80%,海外净债务从2006年的1.8万亿美元变成近20万亿美元。根据推算,未来美国的NIIP还会继续恶化。

2023年以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下调美国主权债的信用。虽然过去并没有发生过美国政府违约的事件,但中国作为美债最大的债权国之一,我们理应保持警惕。事实上,2009年美国的机构债——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债券差点违约。当时中国持有3000亿-40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

南方周末:国际上曾提出要用SDR(特别提款权)来取代美元,为什么没有成功?又如何走上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

余永定: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提出用SDR代替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时支持这一主张的大国只有法国和俄罗斯。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专门为了这事儿来到南京研讨。金融危机后,联合国成立了国际金融和货币体制改革委员会(即“斯蒂格利茨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工作议题就是如何用SDR来取代美元。但因为得不到大国支持,委员会就解散了。

SDR是需要全球协调,特别是美国支持的。

央行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的是先让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化货币,最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但中国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属于贸易顺差国,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先让人民币走出去。原来我们是挣美元,再把美元花出去。如果改花人民币,那挣来的美元无处可用,只能再去买美国国债,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