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18 20:40

随着国内的在线教育进入存量争夺战后,不少的教育科技类公司为减少国内严格政策带来的限制以及新增长点,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而且相较国内,AI 教育产品在国外能够更便于接入 GPT、Claude、Bard 等大模型的 API。性能更优、更加开源的大模型技术升级,让国内教育产品能够更快实现产品创新,提供更优的用户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 AI 教育产品正在统治美国 AI 教育应用榜。以作业帮的 Question.AI 和字节跳动的 Gauth 为代表的诸多中国 AI 教育产品以霸榜的下载数和用户规模在海外打出了漂亮的出海战报。中国 AI 教育产品如何在美国 AI 教育应用榜上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出海的中国 AI 教育产品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01 综合学习、数学学习与语言学习:三大领域的AI教育产品

多鲸根据美国、日本、韩国等八个国家 APP Store/Google Play 教育分类下载榜和畅销榜 Top20 的 46 款 AI 教育产品,对中国出海的 AI 教育产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产品按照学习领域划分为三大类:综合学习、数学学习、语言学习。

根据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上的年下载量、年收入和月活度显示,综合学习类的中国产品在海外最受欢迎,以 Gauth、Question.AI 和 Answer.AI 为主。

Gauth 由字节跳动开发,最初专注于数学问题,后来扩展到更多学科。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特别是在美国,日活用户数超过 450 万。Answer.AI 由连续创业者周立创立,周立是老虎地图、豌豆荚和 kika 输入法的联合创始人。尽管周立的过往经历似乎与教育领域没有直接联系,但他在 AI 时代带领 Answer.AI 团队迅速在教育领域找到了机会,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教育产品。其创立的 Answer.AI 便定位为「Tutor」(家教),不仅提供拍照解题,还注重后续的辅导。Question.AI 是作业帮推出的产品,同样提供全科目、全题型的辅导。

三款应用中,Gauth 发布时间最早,在 2021 年 3 月便上线了全球版本,直到 今年 年初发生爆发性增长。而 Question.AI 和 Answer.AI 分别发布于去年 5 月底和去年 3 月 20 日。根据七麦数据,综合学习类产品 Answer.AI 在今年 2 月开始爆发,至今一直居于美区教育免费榜的前列,表现相当出彩。

这三个产品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均是基于 AI 算法基础上的图像识别 OCR 技术,在大量题库中搜索并给出答案的应用。同时,他们积极运用了大模型技术对原有产品进行了升级,利用现有的大量专业教育题库对模型进行微调,通过「检索增强生成」提高了回答的准确性,避免幻觉错误。这种快捷且准确度高的性能帮助美国学生大大提高了写作业的效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解题之后的引导交互设计,学生可以查看类似题目、AI 会自动归纳知识点以及相关解题视频。Answer.AI 的交互功能是中国产品里做的最好的一个,它开拓了解题 AI 的全新体验点。总体来说,综合学习 AI 教育应用这种便宜实惠的 AI 智能助教产品深深吸引着众多美国学生和家长,因此该类综合性学习产品在美区的收入不断上升。

接下来聚焦到数学学习板块,数学问题一直是全球大模型共同面临的难关,但中国也有两款出色的产品在海外表现出彩,中国产品中小猿搜题和 Solvely.AI 最为受欢迎。小猿搜题是由猿题库推出的一款拍照搜题软件,主要面向中国的 K12 教育市场。Solvely.AI 是一款由 GPT-4 驱动的 AI 数学问题解答应用,主要面向解决数学、物理和化学问题。

数学学习产品主要的用户集中在全球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北美、欧洲和东亚及中东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北美和亚洲市场在数字时代下对于科技人才的要求愈发旺盛,且优秀理科教师师资的紧缺,因此数学类 AI 教育产品愈发受欢迎。

从用户数据中,可以观察到数学应用占比虽然只有 15%,但每一款产品的 DAU 数量惊人。其中今年的新军 Solvely 使用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光学字符来识别阅读数学问题,因此能识别手写或打印的问题,涵盖了 7-12 年级广泛的课程范围,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辅导数学功课的必备工具。

最后聚焦到语言学习板块,语言学习可用于学术和工作场景,大量的应用场景使得它占所有 AI 教育类产品的 53%。根据统计,亚洲和中东地区对于语言学习产品的热情最高。亚洲区以日本用户为代表,由于日本人英语能力排名较后,因此从幼儿到 K12 到成人再到托福雅思的考试,日本用户都在尝试用各种不同 AI 方式学习英语。另外,由于中东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很多中东流行的 AI 语言学习产品提供英语、德语、法语、中文、日文等多语言学习。

中国的语言类产品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PTE 猩际。PTE 猩际专为 PTE(Pearson Test of English)考生设计的备考平台,由深圳猩宇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由于亚洲地区用户因为升学而对与 PTE 考试的刚需,加上它自研的口语评分系统,PTE 猩际在亚洲和中东地区的收入非常可观。且因为用户在英语学习上更倾向于使用带有一定社交或者互动属性的产品,比如闯关式语言学习、比如通过语音房的形式进行语言交流,因此中国出海的语言学习类产品能在这些地区渗透得较好。

02 另辟蹊径:中国AI教育产品海外盈利秘籍

海外市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就是 AI 产品商业化普遍较为成熟,那么中国 AI 教育产品是如何在海外布局商业模式并持续获得盈利的呢?让我们从代表产品案例中一探究竟。

由于海外本土市场已经有几个强势的 AI 教育产品如 Duolingo,因此中国的产品在付费模式和盈利途径上需要另辟蹊径,才能冲破本土产品的高地。以北美市场为例,中国教育产品在本土产品的传统模式之上采用了更加多元丰富的商业模式,例如语言学习类产品 VIPKID 通过一对一在线英语教学服务,成功吸引了北美市场,其订阅模式和个性化课程设计,为北美用户提供了高度定制的学习体验。

同时,为了在本土产品的商业化模式上进行创新,中国的龙头教育出海产品都采用了「一站式 AI 家教」的模式,通过 AI 解题来突破题库资源受限的问题,同时实现全科目、全题型的辅导。上述提到的综合类学习产品 Question.AI 和 Answer.AI 都可以免费下载,基础搜题功能几乎都免费开放。AI 家教的优势显而易见,AI 搜题 App 相比真人私教更便宜。

在具体的用户案例中,据外媒 TechCrunch 报道,美国休斯顿家教 60 美元/时(比较实惠的价格水平),对于一个美国学生,1 小时的家教费≈1年Answer.AI类搜题软件的订阅费。因此中国的AI教育产品深深吸引着众多美国学生家长,以「平替」私教来减轻课后辅导支出。从这些产品的下载收入数据来看,美国贡献了70%以上的收入。

海内外文化的差异是每个中国 AI 教育产品都无法避开的难题。由于语言、学习习惯、学科基础的不同,出海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当地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和需求,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成功案例来研究,闪卡记忆是在海外学生群体中非常风靡的一个学习方法,它指的是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正面问题反面答案,学生通过多次进行自我测试来促进记忆。最早大家通过纸质卡片制作闪卡,后来出现了以 Quizlet 为代表的电子闪卡 App,能加入图片和语音,在海外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中被广泛应用。而中国的 Answer.AI 正是在产品中加入了相关功能,符合海外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先解题后制作闪卡的应用场景更偏向于用户个人针对性的知识点梳理,也避开了 Quizlet 等老牌闪卡产品作为核心优势的海量共享闪卡资源。因此 Answer.AI 成功成为北美目前 Top 1 的 AI 教育 APP。

03 教育无界:中国AI产品出海的本土化挑战与全球机遇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有出海的中国 AI 教育产品都面临着本土化经营的挑战,源于中国本土的教育内容,如何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学习思维,是每个出海教育公司需要三思的地方。出海的 AI 教育产品需要仔细考虑本土化设计运营的思路,就连「将办公室设在哪里」、「在国内招人还是去海外组团队」都还是横亘在很多创业公司面前的难题。出海中的每一环都考验着出海企业的能力,其中的难度不难想象。不懂海外市场、水土不服,出海产品很快就会掉入未知鸿沟,陷入生存陷阱。

除了海外本土化经营的困难之外,中国 AI 教育出海产品在海外同样面临着当地的监管措施。以欧洲地区为例,欧盟的 GDPR 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中国 AI 教育工具需要确保其数据处理流程符合这些高标准的要求。此外,尽管在海外能避免国内的一些严格监管措施,但中国的产品同样需要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育内容不同的审查标准和文化敏感性。在更新产品时,需要避免触及这些敏感话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不可否认,AI 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必然是深远的,OpenAI 创始人 Altman 就曾公开表达观点「AI 将会重塑教育行业」。但针对 AI 在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话题,争论从未停歇,不过基础性、重复性工作转交 AI 已是大势和共识。但目前中国的出海产品当前 AI 的能力还未被开发完全,大模型更好的场景是,App 内置以各种语调与学生对话的 AI 课后辅导老师,使其差异化从而更有效地针对不同用户辅导。

目前在海外 AI 教育市场,凭借国内的经验积累,中国的诸多产品已经给海外用户带来了惊艳的初舞台。但整体而言,出海探索只能说还在早期阶段,中国的出海产品距离发展成真正的 AI 教育巨头还有很远的路,但不可否认,抓住科技革命的浪潮,他们已经撕开了一个新的口子。至于未来能不能出现更多创新和突破式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持续关注并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Tinkerbell,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