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6-19 21:32
苏埃托尼乌斯的回答

半回旋战术的主要缺点在于遏制了骑兵的冲击力,使其成为一个移动火力平台,但在谈手枪骑兵和枪骑兵优劣时应当明确一点,手枪骑兵的战术≠半回旋。

德勒会战中德意志手枪骑兵痛击敕令靠的是蹲坑打反击而非半回旋

在孔代攻击瑞士人的同时,科利尼的骑兵冲击了蒙莫朗西元帅的其他部队。蒙莫朗西元帅率领骑兵勇敢自信地迎击他们。这一次碰撞是两支骑兵之间的对抗。双方都有重骑兵和轻骑兵,他们列成一排,手持长矛,但新教徒还有黑骑兵。后者庞大的骑兵队伍显然证明了他们在与重装骑士的脆弱对抗中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骑兵的半回旋并不实用,甚至可能很危险。因此,黑骑兵只是缓慢前进,以保持队形不乱。当他们与天主教的重骑兵保持足够距离时,他们停下来,前两三排进行密集射击。这种射击必然会对重装骑士的薄弱防线造成毁灭性影响。

拉努的评价其实特别有意思,他认为黑骑兵在混战遭遇的危险反而没那么大,因为他们可以在混战中使用手枪破甲。包括他推崇的3步射击,也有研究者认为这种近距离射击在实战中基本等于冲锋后混战使用。

所以也能看得出来,法国人在使用手枪骑的时候还是倾向于与冲击结合起来,而非远距离消耗。而德勒之战中德意志骑兵在对抗敕令则是贴近进行近距离密集弹幕,也不是半回旋。

半回旋只在对付瑞士步兵这种缺少投射的枪阵较为有效(但瑞士人死伤过半任然不崩,以至于中途劝退了胡格诺骑兵),而且孔代还让胡格诺敕令与之一同行动。

圣康坦之战更是难蚌,法军在一系列战术撤退下导致全军崩溃,西班牙骑兵抓住战机,在步兵未就位的情况下就发动冲锋,加速了法军一溃千里

此时军官们争论要不要现在就与法军决战,轻骑兵上尉唐.恩里克.曼里克建议立刻开战,其他人则认为应当等待步兵抵达。然而法军已经被追得七零八落,他们认为整支西班牙军队都在追击他们。唐.恩里克.曼里克发现了这一点,看到步兵正在迅速赶来,立刻带着所有骑兵与法军决战,他们的进攻非常有效,除了法军前锋一部分士兵逃脱外,其余所有人都被俘或被杀。

以至于法国人自己都吐槽“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被五六千名骑兵驱散并摧毁了一半,这对我们的军队来说太不光彩了。”这很难说是手枪骑兵主导的胜利,更别提啥半回旋战术了。

至于手枪骑兵的另一个成名战蒂伦豪特战役,我之前有写过,和圣康坦一样是组织混乱的产物,而非兵种战术优势的产物。

有哪些在军迷圈广为流传的关于军事的谣言?

西班牙在使用火器骑兵时也与法国人一样,希望保住骑兵的冲击力,但和法国人让手枪骑兵进行冲击不同,西班牙人设计了一套手枪—火枪—骑枪三位一体的战术,手枪和火枪骑兵通过火力来扰乱敌阵,以便让枪骑兵冲击破阵,在这里分工更明确化了。

如果我们看奥斯曼骑兵,他们的骑兵也使用手枪/卡宾枪等火器,战术则更接近法国人,近战前仅射击一次随后使用冷兵器进行猛烈的冲锋。

纯粹的半回旋战术在与奥斯曼之类火力+突击的对手作战时效果不佳。1663年8月的战斗中,匈牙利称依赖半回旋的德意志手枪骑兵畏惧近战,甚至在距敌300步的时候就开始无效射击。奥斯曼人的评价倒是更好一些,他们认为手枪骑兵的射击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并不能阻碍奥斯曼骑兵对他们发送冲击。

而比起高度依赖火力的德意志骑兵,同样推崇冷兵器突击的匈牙利/克罗地亚骑兵虽然未必能胜利,但在混战中更能取得战果。

而如果把时间倒回长土耳其战争,1600年10月7日,蒂利率领他的胸甲骑兵,顶着奥斯曼步兵的火力攻上的一座山头,夺取了奥斯曼的炮兵阵地。蒂利的胸甲骑兵显然拥有近战的勇气。

而在两天后,蒂利的300名胸甲骑兵与3000名土耳其和鞑靼骑兵相遇,这次轮到鞑靼人施展无效的射击了,鞑靼人满足于从远距离射击,但胸甲骑兵得益于他们的装甲,基本免疫了伤害。此战蒂利的骑兵成功击退了敌人,这战奥斯曼骑兵死了100人,蒂利这边死了10人。

所以手枪骑兵并非一个失败的兵种,比起骑士它的成本更低,更容易训练,也更有纪律性。纯粹依赖火力的半回旋有缺陷,但半回旋仅仅手枪骑兵的一种战术,而非全部。西欧各国很清楚冲击的重要性,无论是法国、西班牙、瑞典还是手枪骑兵大户的德意志,都希望将投射与冲击结合。

最后再提一嘴,以前有骑射传统的摩洛哥人同样使用了半回旋战术,可能是直接从骑射传统演变过来的

与此同时,他开始将侧翼部队沿弧线向两侧推进,开始合围。其次,骑兵会将武器全部射向非斯骑兵的脸部,然后急速左转并进行战斗。第一排将开放第二排向前推进,并向敌人再次齐射——根据理论,敌人现在因噪音和屠杀而陷入恐慌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