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6-21 08:15

“好痒好痒,天天和我说痒得受不了”

“现在半夜都要给她挠一挠”

前不久,秀秀(化名)妈妈走进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大儿院)皮肤科副主任任韵清的门诊,大倒苦水。

原来,她的5岁女儿秀秀老说自己很痒,总是要大人给她挠一挠。小婴儿的时候不怎么长湿疹,现在反而不停地这里一处红,那里一处红,尤其到晚上睡觉前,挠来挠去挠个不停。为了让孩子舒服一点,她和孩子爸爸每晚给她洗澡,洗了涂保湿霜,可不管用,女儿还是经常抓来抓去,手腕、胳膊弯、屁股上抓的全是一道道的血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痒,孩子每天半夜都会醒来,让爸爸妈妈给她挠一挠。她和孩子爸爸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太惯着孩子了,孩子变得太娇气了。但看着孩子每次痒起来,都非常难受,性格也变得急躁,好像一刻都不能等,又不像只是在撒娇。

随着痒醒次数越来越多,秀秀的睡眠也变得不好,夜里总会醒很多次。为了让孩子多睡会,妈妈索性每晚都定好了闹钟,半夜起来帮孩子挠痒痒。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后,任韵清解开了妈妈心中的谜团:确实不是娇气,而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顽固性湿疹样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于病情反复、病程长的患儿来说,一旦发作非常痛苦,很多孩子备受困扰,甚至因此休学在家。”任韵清说。

特应性皮炎≠普通湿疹,

这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系统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AD, Atopic Dermatitis),俗称‘痒醒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患儿,非本案例

任韵清副主任指出,由于特应性皮炎症状与普通湿疹类似,都会出现反复瘙痒、皮疹等,所以很多时候特应性皮炎会被误诊为普通湿疹,但二者并不同。患特应性皮炎的孩子除了湿疹表现之外,常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直系亲属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抽血可以看到血清总IgE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或查出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

因此,特应性皮炎一定会有湿疹的表现,但是有湿疹,并不一定都是特应性皮炎。

不过,目前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其病因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尤为关系密切。如果父母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如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孩子患特应性皮炎风险会增加。气候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的洗浴方式、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过于卫生、西式饮食等及环境污染、被动吸烟等环境暴露都可能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大约8个1-7岁儿童中就有1个会发病

治疗不及时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儿童是备受特应性皮炎困扰的人群之一,在婴幼儿中特别高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岁以内的婴儿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高达30%,1-7岁的儿童发病率接近13%,这也意味着大约8个1-7岁儿童中就有1个会发病。

特应性皮炎患儿,非本案例

任韵清副主任介绍,不同年龄段的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表现往往有所不同:

2岁以下婴儿期皮损多分布在两颊、前额和头皮。以红斑、丘疹、脱屑、渗液黄痂等急性湿疹表现为主,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

2岁以上至12岁的儿童期皮损多发于面颈、肘窝、 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

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好发于肘窝、 腘窝、颈前等部位,面部、躯干、四肢、手部也可发生,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皮损。

对此,她建议家长一旦发现相关症状,要尽早规范治疗:“特应性皮炎会降低孩子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中度、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患儿来说,反复出现的极致瘙痒会持续影响睡眠和学习状态,甚至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由于瘙痒和独特的外观,孩子的性格可能也会因此变化,引起社交障碍及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孩子心理精神健康。”

能够缓解、预防但暂时无法根治,

治疗关键在于做好全病程管理

那么,特应性皮炎应该怎么治疗?能根治吗?

任韵清副主任表示,针对不同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五种治疗手段:

• 基础治疗:合理洗浴、足量多次使用保湿润肤剂,避免过度干燥、高温刺激、机械性、化学物质刺激,控制环境致敏物如尘螨花粉,以及食物过敏原等;

• 外用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 4(PDE⁃4)抑制剂;

• 系统用药: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等;

• 紫外线光疗

• 其他:根据情况选择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治疗以及过敏原特应性免疫治疗。

“一般来说,我们会根据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进行阶梯治疗。但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暂时无法根治,所以目前的这些治疗手段均以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为主。一旦确诊,我们都会提醒家长要做好全病程管理。尤其是对于中重度患儿,只有通过长期随访及维持治疗,才能尽可能长期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任韵清坦言。

她同时提醒家长,外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的一线用药,不用过分担心副作用。在临床医生掌握好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指征,掌握好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的情况下,对绝大部分儿童来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还是非常安全的。

知识1+1:日常怎么管理?

特应性皮炎患者生活小贴士

1. 洗浴

合理洗浴可以清除表面痂皮,降低表皮细菌定植。应控制水温(32-37℃),时间不宜长(5-10分钟)。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洗浴频率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

2. 保护皮肤屏障

外用保湿剂是AD的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儿童用量每周至少100g,冬季根据皮肤干燥情况选择富含脂类的润肤剂。

3. 环境

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如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等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适宜居住温度为18 ℃-22 ℃;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

4. 饮食

饮食是大家最常问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特应性皮炎的关键一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小麦、花生,5岁以上儿童常见的有坚果、贝壳类和鱼类,青少年和成年食物过敏少见。不建议患者以上食物通通不吃,过度忌口往往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建议患者做好饮食纪录,若食物和皮疹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建议避食4周,观察皮疹改善情况。

5. 避免接触过敏

常见的接触致敏物为镍、新霉素、香料、甲醛、防腐剂、羊毛脂和橡胶等。建议AD患者尽可能避免接触上述致敏物。

编辑:叶子、木玉

排版:叶子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