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1 12:29
睡眠示意图。图/Ingimage睡眠示意图。图/Ingimage

重点提要

1. 运用「特定记忆再活化」,在睡眠时复习先前学习的内容,醒后可提升记忆,此外也能应用在改变个人偏见与态度。

2. 半梦半醒是启发灵感的时刻,夜晚闻香可能助眠并提升白天的精神。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3. 这类睡眠介入技术需要精准操作,也有待更多研究来确认效果。想要达到最佳学习效率,充份休息是唯一方法。

现代人的生活已不只是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型态,很多人希望从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汲取更多时间并提高做事效率,睡眠就显得有点浪费时间。随著神经科学的进展,科学家发现睡眠并不只是被动的休息,而是具有主动性的资讯整合功能,「高效睡眠」的想法应运而生,透过在睡眠中以各种介入方式影响认知功能,期待在睡醒后有更高效的表现。

边睡边复习,更记得住

不少人为了学习,想把握时间多读点书,常会牺牲睡眠来苦读。当然这并非适宜的方式。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边睡边学习呢?

2015年发表于《大脑皮质》的一项研究,挑战在睡眠时复习单字。68位受试者都是以德文为母语且不懂荷兰文,研究人员让他们在晚上进行德文单字-荷兰单字的配对学习,实验中会播放荷兰单字的字音,同时在萤幕上会以德文呈现字义。学习后让受试者入睡,待进入非快速动眼(NREM)睡眠期(此阶段大脑与身体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也是进行记忆重整的时刻),重复播放部份先前学过的荷兰单字,待睡醒后再次测试记忆正确率。

结果发现,受试者在睡眠时有复习过的单字,醒来后可回忆出的正确率提高了,没有复习的单字则降低,表示在睡眠中有复习到的单字才有机会提升记忆。对照组在睡眠时完全没有复习单字,醒来后正确率也降低了,表示记忆的提升并非单纯仰赖睡眠,有复习才会有效果。学习后没有入睡但有播放语音复习,正确率也降低了,表示复习加上睡眠两者同时存在才会有效果。

把想记住的内容,在睡眠时利用声音、气味等刺激再次诱发出来,让大脑复习,这种方式称为「特定记忆再活化」(TMR,参见〈沉睡式学习:在梦里疗愈与记忆〉),只要可以操控成功,确实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记忆。

这让人很想要有台睡眠复习机器,在睡眠时提升学习力,就不会浪费时间。这听来简单,实际上要精准操作不容易。以声音来说,首先是复习用的声音必须精准出现在NREM睡眠期。虽然现在各种穿戴式装置都声称可以侦测睡眠阶段,但准确率与实验室透过脑波与其他生理讯号而来的判断,还有不小差距,如果无法在正确的睡眠状态时播放声音,不仅没效果,也会提高睡眠中断的风险。其次,睡眠中播放复习声音的音量也是个难题,音量太小同样会没效果,太大也会干扰睡眠。

虽然精确控制不易,还是有研究人员挑战在真实情境下的效果。2020年发表于《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找一群大学生观看个体经济学(microeconomics)的课程影片,学习的同时还要听古典乐。接著在学生于夜间睡眠进入慢波睡眠后,把古典乐以不干扰睡眠的音量再次播放。慢波睡眠是NREM睡眠期当中更为稳定的状态,一般所说的深度睡眠即是指这个状态。结果发现,晚上有听古典乐的学生隔天考试的及格率显著较高,不过这个优势在八个月后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这只有临时抱佛脚的效果。

不过及格与否有很多因素影响,上述研究并没有明确测量是否强化了记忆。因此,在学习与睡眠时播放相同音乐,这样简单的操作是否真的有强化记忆的效果,还需研究进一步确认。此外,这些研究都是以单次复习来测试,若为了增进各类学习而频繁使用这类介入方式,对睡眠是否会造成干扰,也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知道。

睡眠中改变偏见与态度

除了记忆以外,TMR或许也可以应用在改变偏见与态度,如同电影「全面启动」的情节,在睡眠中植入一个意念,可以让人在清醒时改变想法。但与电影不同的是,实际要产生效果并非在梦中,一般认为在快速动眼(REM)睡眠期才是主要会做梦的时候,不过TMR主要是在慢波睡眠时进行。

2015年发表在《科学》的研究,透过TMR来扭转性别与种族偏见。一般怀有偏见的人会认为女性比较不擅长数学、对黑人的观感比较负向,研究中先要求受试者进行反偏见的配对记忆,包括看到女性脸孔与数学配对出现时,按钮后电脑会给予声音回馈,黑人脸孔出现时则是搭配正向字词,例如聪明、正直。

受试者进行配对记忆之后皆躺床睡大约60分钟,其中一组在进入慢波睡眠时播放回馈的声音,另一组则没有任何介入。醒来后进行测试,发现所有人的偏见程度都降低了,播放声音组甚至降低了50%。一星期后再测,没有介入组的偏见程度回复到与原先相同,但播放声音组仍降低20%。

2019年有研究复制上述实验,但并没有获得相同结果。个人的偏见或刻板印象主要透过生活当中的学习经验而来,也就是后天所形成的记忆。而透过睡眠介入方式能否强化反向记忆,进而改变偏见?同样还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认。

TMR的操作,必须是受试者在清醒时就学习过,等到睡眠中以声音或其他刺激来进行复习。但有没有可能像电影情节一样,在当事人事先不知情的状况下,趁其睡眠时不知不觉改变此人的想法呢?

2014年发表于《神经科学期刊》的研究,在有烟瘾的受试者进入睡眠第二阶段和REM睡眠期时,给予两种气味刺激:先出现受试者喜爱的香烟味,几秒后接著出现臭鱼味。研究人员期望把受试者平常喜欢的烟味联结厌恶的臭味,削弱他们对烟味的喜爱程度,进而减少抽烟行为。受试者回家后需连续记录七天的抽烟次数,结果睡眠时有闻到臭鱼味的受试者抽烟次数显著减少,而且连续七天都是如此。

个人的偏见与坏习惯多半是不自觉的,而且会是长期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因此在清醒时难以扭转。睡眠时大脑会进行记忆整合,就像是电脑里的资料夹和档案重新归类,比较不会限制在原本的认知模式当中。然而偏见与坏习惯除了记忆以外,还会有其他因素影响,例如清醒时所处的情境、当时的情绪,单纯透过记忆来改变偏见与坏习惯能否获得足够程度的效果,需要更多研究来了解。

半梦半醒中启发灵感

示意图。图/Ingimage示意图。图/Ingimage

人类最难能可贵的认知表现之一,就是灵感与创造力,这在清醒时往往强求不得,但在清醒与睡眠的间隙,却有机会让灵光乍现。传说中爱迪生在思考触礁、没有灵感时,喜欢坐在椅子、手放扶手上并拿著铁球小睡一下。一旦入睡后手自然放松,铁球就会落下、发出声响而唤醒他,醒来后常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找到方向。(参见2022年7月号〈爱迪生的灵感小睡〉)。研究发现这方法确实可行!

2021年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找了103位受试者来解决数字序列难题,他们必须从序列中看出隐藏规则,多数人都想不出来。解题未果之后,研究人员请受试者像爱迪生那样,坐在躺椅、手里拿著一个物品小睡一下。物品掉落而醒后,必须报告当下的感受与知觉体验,类似报告梦境,之后继续解题。结果显示,在进入到浅睡(第一阶段睡眠期)时唤醒,破解规则的比率高达83%,比没入睡且破解的人高出将近三倍!但是也不能睡得太深沉。受试者进入第二阶段睡眠期,醒来后破解规则的比率仅有14%。

为什么浅睡会有这种效果呢?创意或灵感并非凭空得来,出现之前,需要具备大量相关资讯,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期,才得以豁然开朗。由于清醒时多少会受到过往经验与规则的影响,因此常会无法突破框架来思考,此时往往会以脑力激荡的方式让各种想法碰撞。如果在睡前就先思考特定主题,这些资讯在刚进入浅睡时,可能还会保留在暂存区里,与其他资讯进行整合,就像搜集很多资料后进行脑力激荡,抛开了现实与逻辑的框架重新发想,成为极佳孕育灵感的时刻。

既然小睡一下就可获得创意,是否有更精确的方式来有效启发灵感?〈沉睡式学习:在梦里疗愈与记忆〉提到,去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手套形穿戴式装置,名称是Dormio,主要用来探讨人的意识与非意识状态如何交流。

这项在去年发表于《科学报导》的研究中,让受试者小睡45分钟来进行灵感孵化。透过手套上的感测器侦测生理讯号,来追踪受试者的睡眠状态,当进入浅睡状态后五分钟内就唤醒,并请受试者报告梦境,接著提示受试者联想与「树」相关的主题后再次入睡。在45分钟的小睡中,重复上述浅睡-唤醒-再入睡的过程。受试者睡醒后进行创造力测试发现,半梦半醒时受到提示要进行树木联想的人,会报告与树相关的梦境,与树相关的创造力测试表现也更好。

看起来,如果有什么主题需要灵感的话,戴上这类设备去睡一下,在半梦半醒时受到提示后多想想该主题,睡醒后可能会有灵感涌现,这对于研究论文或文章写不出来的人可说是一大福音。不过这项研究只测试了特定主题,还不确定其他主题都可以有类似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用者需忍受睡眠频频遭打断的同时还要进行联想作业,这应该已经会让一些人情绪不佳吧。

虽然有其他研究发现,经历REM睡眠期,即一般常说的做梦阶段,也能够启发灵感,不过在浅睡时孵化灵感,或许是较快能够在生活中实践的方式。一来操作容易,只要在刚入睡后唤醒即可,不需要在特定睡眠阶段唤醒或接受听觉或嗅觉刺激。其次是现代人多半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在白天工作了一段时间,让自己小睡5~10分钟,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还有机会产生创意与灵感。唯一的困难是不能睡太久,记得设定一下闹钟吧。

闻香来助眠

示意图。图/Ingimage示意图。图/Ingimage

上述睡眠介入方式虽然可能提升认知功能,但都需要中断睡眠或有干扰睡眠的风险。实际上许多人需要的单纯只是睡好一点、让白天有精神,那么透过香气是简单易行的方式。

2005年发表于《国际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找了31位没有睡眠问题的健康年轻人,在睡眠时接受间歇性薰衣草气味或无气味介入,结果显示前者的慢波睡眠时间增长,隔天的情绪状态也提升。去年发表于《前瞻神经科学》的研究则是针对高龄者,让他们在睡眠中经历丰富的愉悦气味,包括玫瑰、柠檬、薰衣草等七种精油气味,每天入睡后开始扩香两小时,每天使用不同气味,持续六个月后进行认知测验,发现接受丰富气味的人,虽然睡眠没有显著变化,但白天的工作记忆、注意力转换等认知能力都有所提升。

只要香气浓度可接受,不会对睡眠产生干扰,这方法适合大众尝试看看。但失眠者想要改善睡眠品质,透过香气能改善的程度有限,还是建议透过专业治疗者来澈底了解原因,并对症下药。

反璞归真,好好休息

睡眠介入技术有其立意良善的应用,例如让高龄者强化慢波睡眠、让认知功能衰退者改善记忆表现。但若著眼于让一般人追求更高效能的表现,长期下来未必是好事。例如许多人认为,睡眠是浪费时间、追求高效能就是牺牲睡眠来增加清醒的工作时间,这在短期内或许可见效,长期下来却得不偿失。想要高效能的生活,或许不该舍本逐末,只要在认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休息,回归最自然的方式才是最佳解。

(本文出自2024.06.01《科学人》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