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6-21 14:15

文|李安琪

编辑|杨轩 李勤 

灵魂人物吴新宙的离去,仍冲击着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团队。

36氪独家获悉,近日,小鹏智驾北美负责人Yishu Lin(林一树)已经离职。此前林一树主要统管小鹏北美智驾团队,向智驾负责人李力耘汇报。林一树离职后,智驾团队另一位资深成员Junyao接手其大部分工作。

针对上述信息,36氪向小鹏汽车官方进行求证。官方未回应。

林一树是小鹏汽车的智驾老将,由前小鹏智驾负责人吴新宙在2019年挖掘加入,出任大数据团队负责人。加盟小鹏前,林一树曾是LinkedIn技术负责人。

同期加入吴新宙麾下的,还有原高通CR&D软件总监Parixit Ahera、原Drive.ai联合创始人王弢、原百度Apollo成员李力耘等人,他们都是小鹏智驾核心成员。但去年8月吴新宙离开后,一些智驾技术骨干也选择离开,目前上述人员中只有李力耘还在职。

小鹏智驾换血

北美团队是小鹏智驾的重要研发力量,但数次遭遇人事动荡。除了林一树,据36氪了解,近期离开的还有同样于2019年加入小鹏的感知模块静态组负责人Pengyue Zhang。今年更早前,1月,原北美智驾感知负责人王弢也已离职。

老将离去的同时,外来新鲜血液也在注入小鹏。

今年3月,通用旗下自动驾驶Cruise公司前资深工程师Xianming Liu已经加入小鹏,担任小鹏AI团队负责人,接替此前离职的前小鹏智驾AI负责人Patrick(刘兰个川)的职位。此外,还有一些Cruise工程师和Waymo(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工程师也已经加入小鹏。

近日,小鹏新加入的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开始在社交平台活跃,此前其为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运营负责人。内部也在开放岗位,CEO何小鹏此前表示,今年会新招募4000名AI人才。

随着新兵入驻,小鹏汽车智驾主力也完成一批换血。

不过也有小鹏人士表示,团队内部还处于磨合期,不同阵营有不同理念,“过往文化确实在被稀释。”对小鹏而言,在人才快速流动的背景下,稳定智驾新团队军心,依旧是个不小的挑战。

端到端竞技,小鹏能否守住长板?

当下,外部竞争风暴愈发激烈,小鹏要守住智能驾驶的长板更是不易。

去年,高阶智驾开城大战中,小鹏曾与华为隔空竞技,互相狂飙开城数量。但今年,高阶城区智驾已经来到了全国都能开、向用户全量推送的时间节点。而向来以智驾作为长板的小鹏,在进度条上略微落后于华为与蔚来。

今年3月,华为称其高阶智驾能在全国4万个城镇与乡村开启,蔚来紧随其后,于4月底向推送其全国全域可开启的高阶智驾功能,覆盖超20万用户。而小鹏相对谨慎,截至6月18日,小鹏的高阶智驾覆盖城市为336城。

落地范围虽不及华为蔚来,但小鹏希望在技术路线上保持领先。

目前,行业头部玩家基本朝着下一代方案——端到端大模型进发。即用AI神经网络,来重构传统的智驾感知、决策、规划等技术模块。

这是特斯拉引领的风潮。特斯拉CEO马斯克称,其采用端到端方案的FSD Beta v12(全自动驾驶软件)可以实现输入图像,输出转向/刹车/加速等车辆控制信号。

5月,小鹏汽车发布了能够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具体来看,其端到端大模型由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三部分组成。

基于端到端大模型,小鹏称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实现智能驾驶“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

但端到端方案需要长期投入。何小鹏此前表示,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小鹏也在智驾组织架构方面做了调整。据36氪汽车了解,小鹏在智驾部门下成立了AI部门,专门推进端到端等技术。

但同行也对端到端穷追不舍,甚至比小鹏砸入更多资源。行业头部玩家之间,没有明显的技术分化。

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华为智驾的云端学习训练算力提升至3.5E FLOPS,“云端算力是业界第二名加第三名算力总合的一倍以上”。基于此,华为称8月将进入高阶智驾ADS 3.0方案时代,该方案采用端到端架构,GOD网络负责感知,PDP网络负责预决策规划。

此外,理想汽车CEO李想也在论坛上公开表示,三季度将向测试用户推送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的智驾方案。蔚来虽没有明确宣布端到端方案的落地时间,但基本也在年内发布。

总的来看,高阶智驾产品渴望商业成熟,但仍处于技术剧烈变革阶段。

这考验着头部玩家对智驾的技术嗅觉、研发投入,还包括车辆销量、企业经营状况等综合指标。对小鹏汽车而言,保持技术长板虽难但必行。就当下来看,构建稳固的人才堡垒,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