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6-23 14:49

因应AI热潮,政治大学发表AI政策白皮书的初步架构,除了学习如何使用AI工具,还要将人文专业融入AI领域,探索人文社会领域难以被AI取代的重要价值,进而驾驭AI工具。

政大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因应全球AI风暴,政大花2年时间,深度访谈校内教师及校外专家学者,以及参与跨域研究计划的学生等35名受访者,近日发表AI政策白皮书的初步架构,提出「AI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专家访谈报告」,探讨AI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高教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由于AI可取代大量重复性工作,专家访谈报告提到,未来从事行政人员的中阶人才数量会大幅减少,建议顶尖大学应以培养前瞻性人才为目标,高教应重新评估高阶人才的定义与筛选方式,并强调创造力、情感力和伦理思考的重要性,培育AI人文跨域人才应具备结合不同领域知识、系统性思考和不同分析方法的能力。

政大校长李蔡彦认为,AI作为1项技术,需以人为出发点,切入问题解决与发展愿景;「政大在AI和永续上,绝对不会缺席」,人们在AI时代中,应历经「懂AI」、「用AI」、「帮AI」、「驾AI」等4阶段,除了学习如何使用AI,还要将人文专业融入AI领域,创造崭新视野,同时探索人文社会领域难以被AI取代的重要价值,进而驾驭AI工具。

政大副校长詹志禹表示,AI虽在技术层面上表现优异,但缺乏好奇心、情感、关怀、自我觉察和反思的能力,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在意图和目的上的独特性,人类拥有高层次的思维、创造力和启动世界的能力,这些都是AI无法企及的。他也提出「人文AI,永续未来」的愿景,强调政大应投资于社群连结和跨域合作,以因应AI带来的挑战。